时间: 2025-04-30 11: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1:08
再过三家店,还投旧酒垆。
重攀红踯躅,争认白髭须。
所惜自拘束,无因同拍扶。
他年遂卜筑,终为伴歌呼。
再经过三家酒肆,我又来到熟悉的酒垆。
再次攀登红色的踯躅花,试图认出那白髭老者。
可惜我自我约束,无法与他同饮畅谈。
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此安家,最终成为歌唱的伙伴。
李之仪,字文忠,号天池,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此诗写于李之仪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回顾与思索之际。通过对酒肆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描绘酒肆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渴望。开头的“再过三家店,还投旧酒垆”表明诗人回到熟悉的地方,似乎是在追寻过去的欢乐。酒垆不仅是饮酒的地方,更是情感交流的空间。接下来的“重攀红踯躅,争认白髭须”,则通过对花与人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然而,诗人又感到“所惜自拘束”,自我约束使他无法与人畅饮,心中难免感到孤独和无奈。这种矛盾心理贯穿全诗,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他年遂卜筑,终为伴歌呼”则是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够在此地安家,和朋友们共享欢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诗歌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通过描写酒肆场景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李之仪的“再过三家店”指的是什么地方?
诗中“红踯躅”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未来能在何处安家?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李之仪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庭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感慨。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