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35:52
客绪如缲茧,山行似踏车。
方疑武陵宿,宛是德公家。
倾盖君何厚,论心我可嗟。
祗应从此别,去路隔云霞。
客人离去的情绪像缠绕的蚕丝,
山间旅行就像在踏着车轮。
我曾怀疑自己是不是留宿在武陵,
宛如住在德公的家中。
你对我的款待是如此丰厚,
我心中不禁感慨唏嘘。
只应在此别离,
前路被云霞所隔。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子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与咏怀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之仪一次游历茅山时,受到了主人热情的款待,感慨不已。诗中表达了对主人好客之情的感激以及临别时的依依不舍。
李之仪的《茅山道中抵莫投一客邸甚素雅主人喜客乃一善士为待至厚既别留此致谢》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与主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也有对即将分别的惆怅。开头用“客绪如缲茧”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感,接着“山行似踏车”则展现了旅行的轻松与自在,暗含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提及“武陵宿”和“德公家”,不仅引入了美好的理想境地,还增强了诗人对主人款待的感慨,让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温暖与亲切。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舍,同时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珍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整体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与离别时的惆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生活的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客绪如缲茧”意指什么?
“武陵”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德公”是指?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