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0:45
宿汤泉示真师二首 其一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睡美不觉晓,蜕然犹恋床。
未能忘夜旦,已自懒衣裳。
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
不知门外路,何事有归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温暖的床上美美地睡觉,直到天亮却还沉浸在梦中,懒得起床换衣服。为了供奉佛祖,他添了新水,续上旧香,却依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也不想去思考如何回归。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供佛”与“持经”暗示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佛教的尊重与信仰。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君实,号惕庵,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事,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首诗创作于李之仪在汤泉宿住时,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宗教的虔诚。诗中流露出一丝惬意的懒散,反映了作者在繁忙的社会中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宁静时光的珍惜。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沉醉于睡梦中的状态,这种“睡美”即是身体的放松,也是心理的逃避,诗人置身于一片温暖的舒适之中,似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句子则揭示了他对外界的无知与懒惰,表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通过“供佛添新水,持经续旧香”的描写,诗人将这种宁静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一种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尽管诗人对外界事物感到陌生,但他在内心中依然保持着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对比恰恰体现了他在享受生活与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懒散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舒适生活的享受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和对生活惬意的向往。
诗中“睡美不觉晓”是指什么状态?
“不知门外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之仪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宗教的虔诚,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追求,但各自的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