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元戏呈贡父》

时间: 2025-04-27 13:02:57

诗句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2:57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上元戏呈贡父》原文如下: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车马熙攘,白天的热闹与夜晚的灯火交织在一起,万家灯火在春风中显得温暖。别致的阊阖门在天外打开,特意在海中打造出蓬莱仙境。将所有的繁华都奉献给年轻的侠士,却只把忧愁与衰老分给了长者。无从知晓太乙仙人如今游历何处,想必是手持青藜照耀着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阊阖:古代宫殿的大门,这里指代繁华的地方。
  • 壶天:传统神话中描述的极乐世界。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青藜:青色的藜草,常用来象征长生不老的仙人。

典故解析:

  • 太乙:指的是太乙真人,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传说中能长生不老,游历四方。
  • 蓬莱:在古代文献中常被视为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境地和超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倡导改革,主张振兴国家。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上元戏呈贡父》创作于元宵佳节,诗中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欢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上元戏呈贡父》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现了王安石对节日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热闹,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接着,诗人以“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理想境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反思人生的意义,尤其是对年轻人和老人的不同命运的思考。“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繁华,却也不得不面对衰老与无奈的现实。最后一句“不知太乙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则以太乙仙人作为象征,暗含了对生命的追问和对理想的执着。

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透出一丝忧伤,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车马纷纷白昼同:描绘出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车马往来,白昼和夜晚的繁华交融。
  2. 万家灯火暖春风:灯光点亮了夜空,春风送来温暖,描绘了节日的温馨气氛。
  3.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意打开大门,指向一个美好的境界,展现了节日的欢庆。
  4. 特起蓬莱陆海中:在陆海之间构建出理想的仙境,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5. 尽取繁华供侠少:将繁华都给年轻的侠士,反映出对年轻人的期望与寄托。
  6. 只分牢落与衰翁:却只将忧愁与老者分享,表达对衰老与无奈的思考。
  7. 不知太乙游何处:思考太乙仙人的去向,象征对理想的追寻与迷茫。
  8. 定把青藜独照公:青藜象征长生,暗示对长生与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车马纷纷”与“万家灯火”,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比喻:将节日的热闹与理想的境地作比,展现出诗人的思想深度。
  • 象征:如青藜和太乙,分别象征长生与理想,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与繁华,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衰老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繁华与热闹,表现出元宵节的盛况。
  • 灯火:象征温暖与希望,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 青藜:象征长生与超脱,反映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车马纷纷”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 A. 寂静的夜晚
    • B. 热闹的节日
    • C. 空旷的田野
    • D. 深山幽谷
  2. “青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
    • C. 权力
    •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作品,同样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 《春夜喜雨》:杜甫的诗,描绘春天的美好,反映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王安石的诗更强调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而辛弃疾的诗则更侧重于节日的欢快与美好,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王安石的诗更内敛,辛弃疾的诗则更外放,体现了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王安石诗文集》
  2. 《宋代诗词鉴赏》
  3. 《中国古典诗词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晴读樊川诗 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 春阴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 小滩三首 嘲蜻蜓 别吴教授景衡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爱鹤失众 三撇旁的字 食饥息劳 兀字旁的字 空夐 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习为故常 东开头的成语 耳旁风 满不在意 糸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童顽 阿家阿翁 极眼 包含丁的成语 撰辞 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