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隐居》

时间: 2025-05-01 13:40:19

诗句

庞君居鹿门,郑子耕谷口。

西山蕨正肥,此乐君知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19

原文展示

隐居
作者: 陈登 〔明代〕

庞君居鹿门,
郑子耕谷口。
西山蕨正肥,
此乐君知否。

白话文翻译

庞君住在鹿门山,郑子在谷口耕作。西山的蕨菜正在茂盛生长,这样的乐趣你知道吗?

注释

  • 庞君:庞德公,隐士,常被称为庞君,隐居于鹿门山。
  • 鹿门:指鹿门山,位于今浙江省,历史上是许多隐士的居住地。
  • 郑子:指郑玄,隐士,寓意与庞君并列,隐居于世。
  • 耕谷口:指在山谷的入口处耕作,生活简朴。
  • 西山:指西边的山,象征自然的丰饶。
  • :一种野生植物,常用于食用,象征自然的馈赠。
  • 此乐君知否:表达对隐居生活乐趣的分享与探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登,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常以隐居为主题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隐居》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赞美。在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退,追求自然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歌鉴赏

《隐居》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乐趣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庞君和郑子两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状态。诗人在鹿门山和谷口的背景下,让人感受到两位隐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的开头提到庞君和郑子,展现了隐士的友谊与共处,反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接着提到西山的蕨菜生长茂盛,隐喻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富足。最后一句“此乐君知否”则是邀请读者一同感受这种隐居生活的乐趣。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世俗喧嚣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结构紧凑,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与宁静的心态,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庞君居鹿门:引入庞君,表明他的隐居地,鹿门山是知名的隐士聚集地。
  2. 郑子耕谷口:描绘郑子在山谷口耕作的场景,展现隐居者的生活状态。
  3. 西山蕨正肥:表现自然的富饶,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 此乐君知否:以问句引导读者思考隐居的乐趣,增强诗的互动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庞君居鹿门,郑子耕谷口”,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蕨菜的描写象征着自然的馈赠,隐士对自然的依赖与珍视。
  • 问句:通过“此乐君知否”的设问,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隐居生活的乐趣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反映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鹿门:象征隐逸与远离尘世。
  •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食物的来源。
  • 耕作:体现隐士的自给自足与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庞君居住在哪座山?
    A. 青山
    B. 鹿门
    C. 黄山
    D. 泰山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两位隐士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山蕨菜象征着生活的贫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B
  2. 庞君,郑子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而陈登的《隐居》则更侧重于隐士之间的生活情趣与友谊。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徐学士咏笋 寻梅 汉宫春 蓦山溪 转调蝶恋花 转调蝶恋花 小重山 柳摇金 醉花阴(和江宣德醉红妆词) 倾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口两匙 心力衰竭 矢字旁的字 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珠服 俭者心常富 凝瞩不转 江涘 逍遥自在 死不足惜 牙字旁的字 备尝艰苦 赢金一经 隹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