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9:43
王思叔惠巨竹一竿
作者:姜特立 〔宋代〕
清晨剪送碧琅玕,
想见轩窗六月过。
便欲持将钓东海,
未知何处可投竿。
在清晨,我剪下碧绿的琅玕(竹子),
想象着在轩窗前,已经是六月过去了。
我想要带着钓竿去钓东海,
却不知道该在哪里投下钓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钓东海”可理解为古人追求自由和远方的象征,东海在古代常被视为广大、浩瀚的海洋,代表着对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尤其喜欢描写竹子和水的意象。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晨,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竹子是中国文化中象征品德的植物,诗人用剪竹的动作开篇,既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自然的钦佩。
《王思叔惠巨竹一竿》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诗的开篇“清晨剪送碧琅玕”,一方面描写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另一方面通过“剪送”这一动态,传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想见轩窗六月过”,则流露出一种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感叹时光的快速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
诗中“便欲持将钓东海,未知何处可投竿”则展示了诗人的向往与困惑。他想要去钓鱼,象征着对自由和广阔世界的渴望,但却又显得茫然无措,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意象清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追求,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钓鱼的意象,传达了对广阔自由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困惑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想要钓鱼的地方是?
A. 西湖
B. 东海
C. 南海
D. 北海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为:
A. 快乐
B. 迷茫与无奈
C. 悲伤
D. 愤怒
“碧琅玕”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竹子
B. 青色的草
C. 红色的花
D. 白色的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诗人通过高处的观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而姜特立的《王思叔惠巨竹一竿》则更多地聚焦于生活中的细节与内心的宁静。两者虽然背景不同,但都在探索时间与存在的意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