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2:49
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
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
醒心非醒酒,所醒遗形骸。
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
如闇秉巨烛,如蛰发春苗。
有时酩酊中,蘧蘧自形开。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
醒处元不醒,醉时良可哀。
嗟哉我何人,颠倒有至怀。
不求醉中醒,却醉醒中杯。
古人醒心之所,唯恐美玉般的山头倾倒。我如今在醒心亭,正与醉酒为媒介。醒心并非清醒的饮酒,而是从形骸中解脱。如同得了大丹的病,如梦中突然惊醒。如同在黑暗中点亮巨烛,如同春天的蛰虫开始发芽。有时在酩酊中,自己却显得清醒。俯视名利场,昏暗与明亮间尘埃飞舞。醒的地方其实并不真正清醒,醉的时候反而令人可悲。哎,我到底是什么人,颠倒了内心的至情至怀。不求在醉中清醒,而是醉醒之间的杯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乃光,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脱俗、直抒胸臆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探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醒心亭”所引发的思考,表达了对名利和世俗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山园四咏·醒心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姜特立通过醒心亭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内心清醒与醉酒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诗人首先提到“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展现了对于古人理想与现实不符的忧虑;接着引入“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对比,产生了时间的交错感。
整首诗透过醒与醉的对比,揭示了在纷乱的世俗中,清醒与迷醉的真正含义。诗人指出,真正的“醒心”并不在于外在的饮酒,而是内心的解脱与自省。通过“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等比喻,诗人传达了对于生命真谛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最终,诗人自问“我何人”,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挣扎。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内心的清醒与醉酒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与对心灵自由的渴求。通过对古今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一个人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与追寻,强调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醒心非醒酒”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酒后才清醒
B. 清醒不是饮酒的结果
C. 喝酒就会伤心
答案:B
诗人通过哪两个意象来表现内心的觉醒?
A. 巨烛和春苗
B. 玉山和名利场
C. 醉酒和清醒
答案:A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中“名利场”指代什么?
A. 自然环境
B. 社会的名利与竞争
C. 古人的理想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