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8: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29:31
青镂墨淋漓,珊瑚架最宜。
静援花影转,孤卓漏声迟。
题柱吾无取,如椽彼一时。
风骚兼草隶,千古有人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青色的墨水在纸上淋漓尽致,像是珊瑚架子上最为合适的装饰。静谧的环境中,花影轻轻摇曳,孤独的竹制书桌上,时间似乎流逝得缓慢。题写在柱子上的字,我并不在意,就像那支大羽毛笔在那个时代的独特存在。风骚之韵与草书的隶书相融,千古以来总有人能理解这种美。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清隐,晚号“山中人”。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超然的生活态度闻名于世。
这首《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笔》创作于林逋与书法朋友张绘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创作过程的独特理解。该诗不仅仅是对书法的赞美,更是对艺术创作中情感的流露。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笔》是一首充满书法意象和艺术情感的诗。诗中通过“青镂墨淋漓”的描写,展现出书写时那种墨水在纸上流淌的美感,给人以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享受。接着,诗人用“珊瑚架最宜”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书法艺术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
“静援花影转,孤卓漏声迟”两句则传达出诗人在创作时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书法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静谧的环境中,细细打磨和领悟的过程。诗人通过对“孤卓”的描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孤独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份孤独中,才能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
最后两句“风骚兼草隶,千古有人知”则是对书法艺术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无论是草书还是隶书,真正的艺术总能穿越时代,得到后人的理解与赞赏。这种对艺术不朽价值的信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感与历史感,展现了林逋作为诗人和书法家的深邃思考和独特视角。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过程中孤独与专注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艺术的恒久价值与影响力。
诗中提到的书法工具是什么?
诗人认为书法艺术与什么相结合?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