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千秋岁引 寿蘧庵先生七十》

时间: 2025-08-03 15:49:27

诗句

松作龙形,枣如瓜大。

游戏神通复何碍。

当初摇鞭过韦杜,而今泛宅来吴会。

凤凰池,麒麟阁,抽身快。

且喜墨离山泼黛,且喜元宵灯尚赛。

万事难消风月债。

茶铛沸来同字煮,酒旗挑处和愁卖。

四时花,三弄笛,身长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15:49:27

原文展示:

松作龙形,枣如瓜大。游戏神通复何碍。当初摇鞭过韦杜,而今泛宅来吴会。凤凰池,麒麟阁,抽身快。且喜墨离山泼黛,且喜元宵灯尚赛。万事难消风月债。茶铛沸来同字煮,酒旗挑处和愁卖。四时花,三弄笛,身长在。

白话文翻译:

松树像龙一样盘旋,枣子大得如同西瓜。玩弄神通又有什么障碍呢?当初我摇鞭经过韦杜,而如今却在吴会游玩。凤凰池、麒麟阁,都让我心情畅快。且喜墨离山的黛色如泼,且喜元宵的灯笼仍然热闹。万事难以消去风月的情债。茶壶沸腾时同字煮,酒旗高挂处正好愁卖。四季的花朵,三弄的笛声,我的身影依然在。

注释:

  • 松作龙形:松树的形态像龙,象征着生机与灵动。
  • 枣如瓜大:枣子长得非常大,形容丰收的景象。
  • 韦杜:历史地名,指古代的一个地方。
  • 吴会:指吴地和会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聚集地。
  • 墨离山:山名,山色如墨,意指环境优美。
  • 元宵灯尚赛:元宵节的灯会仍然热闹,体现节日的欢庆。
  • 风月债:代表与人情往来的情感债务。
  • 茶铛沸来同字煮:茶壶在沸腾,表示热情的交流。
  • 酒旗挑处和愁卖:酒旗高挂,正好在愁苦中寻找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散文家,出身于江南,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祝贺寿蘧庵先生七十寿辰而作,表达了对老人的祝福与敬意。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千秋岁引 寿蘧庵先生七十》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词作。通过生动的意象,作者将自然景色与人生经历交织,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开篇的“松作龙形,枣如瓜大”勾勒出一幅丰收的美景,象征着生命的蓬勃和富饶。同时,作者回忆起过往的经历,“当初摇鞭过韦杜,而今泛宅来吴会”,既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凤凰池,麒麟阁”更是渗透着对人杰地灵的向往与感怀。再加上“且喜墨离山泼黛,且喜元宵灯尚赛”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生活的多姿多彩。最后,作者通过“万事难消风月债”表达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奈,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瞬间,但情感的羁绊却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用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一个热爱生活的诗人形象,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作龙形,枣如瓜大:通过松树的龙形比喻,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威严;同时形容丰收的枣子,暗示生活的富足。
  2. 游戏神通复何碍: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无畏无惧的态度。
  3. 当初摇鞭过韦杜,而今泛宅来吴会:回忆往昔,表现出对于青春岁月的怀念。
  4. 凤凰池,麒麟阁,抽身快: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表明内心的愉悦与畅快。
  5. 且喜墨离山泼黛:墨离山的美景令人陶醉。
  6. 且喜元宵灯尚赛:元宵的热闹,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7. 万事难消风月债:人生中的情感纠葛与责任难以消除。
  8. 茶铛沸来同字煮,酒旗挑处和愁卖:生活中的交流与欢聚,尽管有愁苦,但仍要寻找快乐。
  9. 四时花,三弄笛,身长在:诗人在四季变化中寻找乐趣,体现出一种永恒的生命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作龙形”,生动形象地描绘松树的姿态。
  • 对仗:如“凤凰池,麒麟阁”,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折射出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坚韧与长寿。
  2. :寓意力量与精神。
  3. :象征丰收与幸福。
  4. 凤凰池麒麟阁:代表美好的地方与吉祥的象征。
  5. 元宵灯:象征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6. :代表生活中的乐趣与聚会的氛围。
  7. 四时花三弄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是为谁而作的?

    • A. 陈维崧
    • B. 寿蘧庵先生
    • C. 韦杜
    • D. 吴会
  2. “松作龙形,枣如瓜大”中,枣子何以形容?

    • A. 小
    • B. 大
    • C. 甜
    • D. 苦
  3. 诗中提到的“元宵灯”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生日
    • C. 节日的欢乐
    • D. 伤感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2.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陈维崧的词更为细腻,情感更为直接;而苏轼的词则更为豪放,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却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陈维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题哥罗驿竹枝词 奉寄子由 青玉案·千锋百嶂宜州路 七娘子 青玉案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樱桃 缺题 缺题 赠麻衣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时宜 龝字旁的字 侄女婿 照胆 包含妆的词语有哪些 扭是为非 方桃譬李 一百五日 平白无故 鬥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刀枪剑戟 厄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认保 包含粪的词语有哪些 绿林强盗 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