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5:29
茶瓜不作片时留,又向悠然作胜游。
花径似经新扫酒,竹林唤起旧风流。
天教有象皆楷写,世已无书可校讐。
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茶瓜不再留恋片刻,而是向往更为悠然的游乐。花径似乎刚被酒香扫过,竹林中呼唤着往日的风流韵事。天上所显之象皆如楷书般清晰,然而世间已无书籍可以相互考证与争辩。长日里只苦于蝉声的喧闹,拄着拐杖我打算去探访那涧水的秋色。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生于山东,经历了南宋的动乱,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风格豪放、悲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本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局的无奈。
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展现出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在开篇提到“茶瓜不作片时留”,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悠然自得的场景,茶瓜象征着闲适的生活,而“悠然作胜游”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花径似经新扫酒”一句,不仅描绘了清新的花径,还隐含了诗人对往日欢聚时光的怀念。
随后,诗人借用“天教有象皆楷写”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认为自然的法则清晰可见,但现实生活中却缺乏足够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形成一种对比。最后,长日的蝉声令人心烦意乱,诗人决定拄杖而行,前往山涧探访秋天的景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反思,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茶瓜”象征什么?
“杖藜拟访涧泉秋”中的“杖藜”指的是?
诗人对蝉声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