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误焉问宿临江钟氏之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5:53:46

诗句

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

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

物外我怀趣,区中公了缘。

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3:46

原文展示: 次韵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误焉问宿临江钟氏之阁二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 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 物外我怀趣,区中公了缘。 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

白话文翻译: 璧月庄严地悬挂在空中,村庄空旷,只听见寂静的声音。 借宿在依傍树木的阁楼上,停船上岸。 在世俗之外我怀揣着趣味,在尘世中公事了结缘分。 将来不同的地方,安好与否都要通过诗歌来传递。

注释:

  • 璧月:指圆月,因其形状如璧(古代玉器)而得名。
  • 俨:庄严地。
  • 悄然:寂静无声。
  • 借床:指借宿。
  • 依树阁:依傍树木的阁楼。
  • 辍棹:停船。
  • 物外:世俗之外。
  • 区中:尘世中。
  • 公了缘:公事了结缘分。
  • 异时:将来。
  • 殊出处:不同的地方。
  • 安否:安好与否。
  • 要诗传:要通过诗歌来传递。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赵蕃在陪同使者泛舟时,因误时而借宿于临江钟氏之阁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未来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借宿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首句“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庄严,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后句“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则具体描绘了借宿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结尾“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安危的关切,以及通过诗歌传递情感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璧月俨中悬,村空听悄然”通过“璧月”和“悄然”两个意象,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庄严,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 次句“借床依树阁,辍棹上滩船”具体描绘了借宿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
  • 第三句“物外我怀趣,区中公了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 结尾“异时殊出处,安否要诗传”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安危的关切,以及通过诗歌传递情感的愿望。

意象分析:

  • 璧月:圆月,象征着圆满和庄严。
  • 悄然:寂静无声,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树阁:依傍树木的阁楼,象征着与自然的亲近。
  • 滩船:停船上岸,象征着旅途的暂时停歇。

互动学习:

  1. 诗中的“璧月”指的是什么? A. 圆月 B. 玉器 C. 星星 答案:A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留恋 B. 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C. 对未来的悲观 答案:B

  3.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通过诗歌传递情感 B. 永远留在自然中 C. 忘记世俗的烦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宁静和诗人的超脱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赵蕃等宋代诗人的精选作品。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孤坐斋 自笑 客中书怀 瑞鹤仙 南山留题 东台杂诗 其四 东台杂诗 其三 东台杂诗 其二 东台杂诗 唐多令·枫老树留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天命 束手束足 铜版画 包含奏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忘年之友 包含钗的词语有哪些 乌踆兔走 病字头的字 移编绝简 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纷的词语有哪些 珠圆玉洁 音字旁的字 憩息 抚胸呼天 痴心妇人负心汉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