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雨馀》

时间: 2025-04-26 06:37:02

诗句

雨馀还返照,墙面亦高林。

独坐残书卷,支颐谷鸟吟。

百年今半过,三径岂遐心。

日莫重萧瑟,悲歌不自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02

原文展示:

雨馀还返照,墙面亦高林。独坐残书卷,支颐谷鸟吟。百年今半过,三径岂遐心。日莫重萧瑟,悲歌不自任。

白话文翻译:

雨后阳光再次照耀,墙面上仿佛也成了高耸的树林。独自坐着翻阅残破的书卷,支撑着下巴听山谷中的鸟儿鸣唱。人生百年已过半,三条小径岂能满足远大的心志。太阳落山,四周再次变得萧瑟,悲伤的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注释:

  • 雨馀:雨后。
  • 返照:阳光再次照耀。
  • 墙面亦高林:墙面在阳光下显得高大,如同树林。
  • 残书卷:破旧的书卷。
  • 支颐:支撑着下巴。
  • 谷鸟吟:山谷中的鸟儿鸣唱。
  • 百年今半过:人生百年已过半。
  • 三径:三条小径,比喻平凡的生活。
  • 岂遐心:岂能满足远大的心志。
  • 日莫:太阳落山。
  • 重萧瑟:再次变得萧瑟。
  • 悲歌不自任:悲伤的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平凡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雨后阳光、墙面高林、独坐残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墙面高林、独坐残书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平凡生活的厌倦。诗中“百年今半过”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已过半的无奈和感慨,而“三径岂遐心”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不满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日莫重萧瑟,悲歌不自任”,则通过日落萧瑟的景象和悲伤的歌声,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萧瑟,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馀还返照,墙面亦高林。

    • 雨后阳光再次照耀,墙面在阳光下显得高大,如同树林。
    • 用“返照”形容阳光再次照耀,增强了雨后的明亮感。
    • “墙面亦高林”通过比喻,将墙面比作高耸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2. 独坐残书卷,支颐谷鸟吟。

    • 独自坐着翻阅残破的书卷,支撑着下巴听山谷中的鸟儿鸣唱。
    • “独坐”和“支颐”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沉思。
    • “谷鸟吟”通过听觉意象,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3. 百年今半过,三径岂遐心。

    • 人生百年已过半,三条小径岂能满足远大的心志。
    • “百年今半过”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三径岂遐心”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不满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4. 日莫重萧瑟,悲歌不自任。

    • 太阳落山,四周再次变得萧瑟,悲伤的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
    • “日莫重萧瑟”通过日落的景象,增强了诗中的萧瑟感。
    • “悲歌不自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墙面亦高林”将墙面比作高耸的树林,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拟人:“支颐谷鸟吟”通过拟人手法,将谷鸟的鸣唱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百年今半过,三径岂遐心”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平凡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远大理想的追求。通过雨后阳光、墙面高林、独坐残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意象分析:

  • 雨馀:雨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返照:阳光再次照耀,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 墙面亦高林:墙面在阳光下显得高大,如同树林,象征着孤独和沉思。
  • 独坐残书卷:独自坐着翻阅残破的书卷,象征着孤独和知识的追求。
  • 支颐谷鸟吟:支撑着下巴听山谷中的鸟儿鸣唱,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内心的宁静。
  • 百年今半过:人生百年已过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 三径:三条小径,象征着平凡的生活和有限的追求。
  • 日莫重萧瑟:太阳落山,四周再次变得萧瑟,象征着孤独和无奈。
  • 悲歌不自任:悲伤的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象征着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墙面亦高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2. 诗中“百年今半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平静
  3. 诗中“三径岂遐心”中的“三径”象征着什么?

    • A. 远大的理想
    • B. 平凡的生活
    • C. 孤独的追求
    •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过的“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夜泊水村》)
  • 姜夔的“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扬州慢》)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刘过的“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夜泊水村》)都以雨后的景象为背景,但刘过的诗更多地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
  • 《赵蕃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即事 西湖竹枝 其五十 西湖歌二首 其二 西湖 西湖水决 西湖谒岳墓 西湖舟中寿郭用行五十三 西湖三首 其一 西湖竹枝词 其三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以人废言 辵字旁的字 一锅端 示字旁的字 萍水相遇 皮字旁的字 包含苔的词语有哪些 原创 卖剑买犊 行字旁的字 包含食的词语有哪些 超负荷 荷重 雀立 沸反盈天 晓行夜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