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风入松》

时间: 2025-05-02 02:56:55

诗句

红蕉渐瘦绿杨疏。

白苇间黄芦。

孤云落照青山外,试凭栏、浅画成图。

便不春归上苑,如何秋到平湖。

澄波照影奈清癯。

此意正愁余。

从前长怨尘劳缚,已身閒、却又空虚。

可惜浮沈人海,依然夜永灯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6:55

原文展示:

红蕉渐瘦绿杨疏。
白苇间黄芦。
孤云落照青山外,
试凭栏浅画成图。
便不春归上苑,
如何秋到平湖。
澄波照影奈清癯。
此意正愁余。
从前长怨尘劳缚,
已身閒却又空虚。
可惜浮沈人海,
依然夜永灯孤。

白话文翻译:

红蕉渐渐枯萎,绿杨变得稀疏。
白色的芦苇中夹杂着黄色的芦苇。
孤云在夕阳下飘落在青山之外,
我试着倚栏,将这幅景象轻轻勾画成图。
春天已经不再回到上苑,
而秋天却已悄然降临到平湖。
澄清的湖水照映着我的身影,映照出我的清瘦。
此时的心情正愁苦无比。
从前常常怨恨尘世的繁杂束缚,
如今身处闲暇却又感到空虚。
可惜在浮沉的人海中,
夜深人静时,孤灯依然照亮着我。

注释:

  • 红蕉:指红色的蕉叶,象征着春夏的繁盛。
  • 绿杨:即绿柳,表示春天的生机。
  • 白苇和黄芦:两者相对,形成了一种色彩的对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孤云:象征孤独和飘忽不定的心情。
  • 平湖:象征着内心的宁静或空虚的境地。
  • 澄波:清澈的湖水,暗指内心的清澈与孤独。
  • 尘劳:世俗的繁忙与纷扰。
  • 浮沈人海:象征人世间的浮沉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骞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个人心境的孤独,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繁忙的生活后,面对秋天的来临,感到了一种惆怅与空虚的情绪。

诗歌鉴赏:

《风入松》是郑骞的一首经典作品,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通过“红蕉渐瘦绿杨疏”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到来,红蕉的枯萎与绿杨的稀疏,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的离去。接着,诗人用“孤云落照青山外”来渲染一种孤寂的氛围,孤云在落日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寂寥。

在“试凭栏浅画成图”一句中,诗人试图通过描绘来捕捉这一瞬间的美好,然而“便不春归上苑,如何秋到平湖”却显示了他对逝去春天的无奈与对秋天的感伤。诗人在澄清的湖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却感到清癯与愁苦,突显了内心的孤独与空虚。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反省。尤其是最后两句,表明作者对世俗繁忙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深刻而又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蕉渐瘦绿杨疏:描绘秋天的景象,红蕉枯萎,绿杨稀疏,显示出生命的消逝。
  2. 白苇间黄芦:色彩的对比,象征时间的流逝。
  3. 孤云落照青山外:孤云与青山形成对比,表达孤独感。
  4. 试凭栏浅画成图:试图记录美好的时刻,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便不春归上苑:春天再也无法回到眼前,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6. 如何秋到平湖:秋天的来临让人感到无奈和忧伤。
  7. 澄波照影奈清癯:湖水中映出的身影,暗示内心的清瘦与孤独。
  8. 此意正愁余:表达诗人此刻的愁苦情绪。
  9. 从前长怨尘劳缚:回忆过去对世俗的怨恨。
  10. 已身閒却又空虚:虽然已无烦恼,但仍感空虚。
  11. 可惜浮沈人海:在纷繁的人世中,感到无奈与孤独。
  12. 依然夜永灯孤:夜晚的孤灯映照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云”来比喻孤独的心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红蕉、绿杨、白苇、黄芦等意象象征着时光的变迁与内心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内心孤独的深思,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红蕉:象征青春与生机的消逝。
  • 绿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孤云:象征孤独与漂泊的心情。
  • 平湖: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空虚。
  • 澄波:象征清澈的内心与孤独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孤云落照青山外”中,孤云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孤独
    B) 美好
    C) 繁忙
    D) 欢快

  3. 诗中提到的“白苇间黄芦”是用来象征什么的?
    A) 繁华
    B) 时间流逝
    C) 春天
    D) 快乐

答案:

  1. C) 秋天
  2. A) 孤独
  3. B) 时间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郑骞《风入松》 vs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郑骞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空虚,而王维则更注重对山水的描绘与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次韵张畹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望云楼 题清淮楼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 赠写真何充秀才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际主义 东西南朔 包含侧的成语 双人旁的字 大瓠之用 诮骂 歹字旁的字 大醇小疵 单人旁的字 嘴是两张皮 洿莱 握纲提领 皿字底的字 见字旁的字 铁殳 剑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