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01
失意荆枝滴泪频,陟冈何翅不知春。
心中岐路平如砥,天上文章妙入神。
休说宋风回鹢首,即看雷火燎龙鳞。
从兹相次红霞里,留取方书与世人。
我失意如荆条一般,泪水频频滴落;
攀登高岗却没有翅膀,无法知晓春天的来临。
心中面对岔路,平坦得像磨刀石;
天上的文章却妙入神境。
不必再说宋代的风气像回头的鸥鸟,
只看那雷火灼烧的龙鳞。
从今往后,我将在红霞之中,
留下我的文采与世人分享。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原名贯休,字子休,号少微。贯休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个人的失意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贯休失意之时,正值他未能如愿中榜的失落感。诗中借助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文才的自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不甘。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面对失意的复杂心情。开篇以“失意荆枝滴泪频”点明了内心的失落感,展现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接着,通过“陟冈何翅不知春”,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强调了人生路途的艰辛与不易。
诗的中间部分,“心中岐路平如砥”,通过“岐路”的意象,表现了他面临的选择和困惑。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文才的自信,“天上文章妙入神”,展现了他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认同与期待,并以“雷火燎龙鳞”象征他希望能在文化的海洋中激荡出火花。
最后的“从兹相次红霞里,留取方书与世人”更是将个人的志向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表达了希望留下作品与世人共享的愿望。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思考,展现了贯休作为诗人的深邃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在面对失意时,尽管心中有对未来的渴望和对自我文学才华的自信,依然感受到现实的无奈与困惑。贯休通过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文学的热爱,展现了个人的坚持与对未来的希冀。
诗中“失意荆枝”中的“荆枝”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失落
C. 努力
D. 春天
诗人希望将自己的作品留给谁?
A. 自己
B. 世人
C. 朋友
D. 家人
诗中提到的“雷火燎龙鳞”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诗人的失意
B. 文才的光辉
C. 春天的到来
D. 选择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