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绵山怨》

时间: 2025-05-07 06:20:23

诗句

君侯恩重翻为仇,不如放作山中囚。

君候有臣一非少,贪天之徒但自保。

臣心见如不见君,谁言如死非君恩。

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23

原文展示:

绵山怨 李东阳 〔明代〕

君侯恩重翻为仇, 不如放作山中囚。 君侯有臣一非少, 贪天之徒但自保。 臣心见如不见君, 谁言如死非君恩。 今辰何辰夕何夕, 留与千年作寒食。

白话文翻译:

君侯的深厚恩情反而变成了仇恨, 不如让我成为山中的囚徒。 君侯手下并非没有忠诚的臣子, 但那些贪图天命的人只顾自己保命。 臣子的心即使看不见君王, 谁又能说像死一样不是君王的恩赐呢? 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晚上, 留下的只是千年后的寒食节。

注释:

  • 君侯:古代对贵族或高级官员的尊称。
  • 翻为仇:转变为仇恨。
  • 山中囚:比喻隐居或被放逐。
  • 贪天之徒:指那些贪图天命、权位的人。
  • 自保:只顾自己保全。
  • 臣心见如不见君:臣子的心即使看不见君王,也依然忠诚。
  • 如死非君恩:即使像死一样,也是君王的恩赐。
  • 今辰何辰夕何夕: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晚上,指时间的流逝。
  • 寒食: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食,纪念介子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官至礼部尚书,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之一,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恩情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君侯的恩情与仇恨,以及臣子的忠诚与贪图天命之徒的自保,展现了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君侯恩情的复杂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诗中,“君侯恩重翻为仇”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恩情的矛盾心理,恩情深厚却转化为仇恨,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不如放作山中囚”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宁愿隐居山中,也不愿面对复杂的政治斗争。后文通过对臣子忠诚与贪图天命之徒的自保的对比,强调了忠诚的可贵与背叛的可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侯恩重翻为仇”:君侯的深厚恩情反而变成了仇恨,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恩情的矛盾心理。
  2. “不如放作山中囚”:表达了作者宁愿隐居山中,也不愿面对复杂的政治斗争。
  3. “君侯有臣一非少”:君侯手下并非没有忠诚的臣子,强调了忠诚的存在。
  4. “贪天之徒但自保”:那些贪图天命的人只顾自己保命,揭示了背叛者的自私。
  5. “臣心见如不见君”:臣子的心即使看不见君王,也依然忠诚,强调了忠诚的坚定。
  6. “谁言如死非君恩”:即使像死一样,也是君王的恩赐,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恩情的复杂感受。
  7. “今辰何辰夕何夕”: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晚上,指时间的流逝。
  8. “留与千年作寒食”:留下的只是千年后的寒食节,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永恒纪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君侯恩情与仇恨、臣子忠诚与贪图天命之徒的自保的对比,强调了忠诚与背叛的差异。
  • 比喻:“不如放作山中囚”比喻隐居或被放逐,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 反问:“谁言如死非君恩”通过反问强调了作者对君王恩情的复杂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君侯恩情的复杂情感的描绘,以及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作者通过对忠诚与背叛的对比,强调了忠诚的可贵与背叛的可耻,表达了对忠诚的永恒纪念。

意象分析:

  • 山中囚:比喻隐居或被放逐,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 寒食: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食,纪念介子推,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永恒纪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侯恩重翻为仇”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恩情的什么心理? A. 感激 B. 矛盾 C. 厌恶 D. 无感
  2. “不如放作山中囚”中的“山中囚”比喻什么? A. 隐居 B. 被放逐 C. 囚禁 D. 自由
  3. 诗中“贪天之徒但自保”揭示了什么? A. 忠诚 B. 背叛 C. 勇敢 D. 无私
  4. “留与千年作寒食”中的“寒食”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忠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李东阳《绵山怨》: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诚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李东阳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李东阳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答湘中友人 临江仙 其二 临江仙 秋日 临江仙四首 其二 临江仙 其二 寄题施湖西愚楼 临江仙 其一 临江仙·八卦分明铺摆定 临江仙 其一 贵州东坡书院,次林见素,戊寅年作 临江仙·新荷 临江仙·促坐重燃绛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琴理 掩耳蹙頞 远见卓识 草字头的字 赤膊上阵 拆短 养虎为患 浪潮 山积波委 页字旁的字 高垒深堑 靣字旁的字 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有余悸 包含贪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