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44
杏花天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古城官道花如霰。
便恰限花间再见。
双眉最现愁深浅。
隔雨春山两点。
回头但垂杨带苑。
想今夜铜驼梦远。
行人去了莺声怨。
此度关心未免。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古城的官道上,杏花如霰般纷飞的景象。正好在花间再见,眉头上流露出愁绪的深浅。春雨隔开了春山,两个点滴的景象。回头看时,只有垂杨依旧带着园子。想今夜的铜驼梦已远,行人已经离去,黄莺的鸣叫声带着怨怼。此时此刻,心中的关切不免涌上心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君平,号伯庵,北宋诗人,擅长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杏花,表达对离别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杏花天》是史达祖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诗中“古城官道花如霰”一句,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春花图,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花海之中。而“便恰限花间再见”,则传达出一种意外的重逢与时光的珍贵。诗人在此处通过景物的描写,折射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双眉所现的“愁深浅”,不仅仅是对情感的表露,更是对即将来临的离别的深刻反思。诗中的“隔雨春山两点”,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回头望去,垂杨带苑的景象更是加深了那种愁苦的情绪。
最后,诗人在“今夜铜驼梦远”中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随着行人的远去,黄莺的鸣叫声中夹杂着怨恨,情感愈发沉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之情,借助春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古城官道花如霰”意指什么?
“行人去了莺声怨”中的“莺声”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