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院中诸公》

时间: 2025-05-02 19:35:55

诗句

奕弈秋水傍,骎骎绿云蹄。

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

翠色绕云谷,碧华凝月溪。

竹林递历览,云寺行攀跻。

冠豸独屈蠖,匣龙期剸犀。

千山惊月晓,百里闻霜鼙。

戎府多秀异,谢公期相携。

因之仰群彦,养拙固难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5:55

原文展示:

寄院中诸公
作者: 孟郊

奕弈秋水傍,骎骎绿云蹄。
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
翠色绕云谷,碧华凝月溪。
竹林递历览,云寺行攀跻。
冠豸独屈蠖,匣龙期剸犀。
千山惊月晓,百里闻霜鼙。
戎府多秀异,谢公期相携。
因之仰群彦,养拙固难齐。


白话文翻译:

在秋水的岸边,棋局如同水波荡漾,
骏马奔腾,踏着绿云轻盈而来。
那位月宫的仙子有着高远的光辉,
而灵巧的凤凰则不屑于低贱的栖息。
翠绿的色彩环绕着云雾缭绕的山谷,
碧绿的花朵凝聚在月光照耀的溪流之中。
竹林中游览的景色渐次变换,
云端的寺庙让人流连忘返。
独特的山峰如同屈曲的蠖虫,
宝匣中的龙也期待着与犀牛相会。
千山在晨曦中惊醒了月亮,
百里之外传来霜打鼓声的回响。
戎府中人才辈出,
谢公也期望与我携手共进。
因此我仰望众多英才,
却发现自己这般拙劣,实在难以并肩。


注释:

  • 奕弈: 比喻棋局。
  • 骎骎: 形容马的奔跑姿态轻快。
  • 月仙: 指月宫中的仙女。
  • 灵凤: 指神话中的凤凰。
  • 冠豸: 指一种独特的山峰。
  • 匣龙: 比喻宝贵的物品。
  • 霜鼙: 霜打的鼓声,象征寒冷的战斗。
  • 戎府: 指军府。
  • 谢公: 传说中的谢安,指代有才华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篱,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的清新、隽永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常带有一定的悲凉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孟郊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的时期。诗中寄寓了他对同道中人的期望与对自身才华的自省,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院中诸公》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思的诗作,孟郊通过描绘秋水、骏马、月仙、灵凤等意象,展现出一种高远、清新、充满活力的境界。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人将自然景致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中的“千山惊月晓,百里闻霜鼙”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推向极致,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令人感受到生活的广阔与艰辛。最后的“因之仰群彦,养拙固难齐”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谦卑与自省,虽然心中有志向,但现实的境遇却使他感到无奈与无力。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与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这样的表达,孟郊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奕弈秋水傍,骎骎绿云蹄。
    描述秋水旁边的棋局,马儿轻快地奔跑,展现了一种活力与动感。

  2. 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
    月宫的仙子光辉灿烂,凤凰则不屑于低贱的栖息,象征着高贵与追求。

  3. 翠色绕云谷,碧华凝月溪。
    自然景色的美丽,翠绿环绕云雾的山谷,月光下的溪水清澈见底,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竹林递历览,云寺行攀跻。
    描绘在竹林中游览的乐趣和在云端寺庙攀登的艰辛,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5. 冠豸独屈蠖,匣龙期剸犀。
    独特的山峰与宝贵的物品,暗示了诗人对珍稀之物的渴望与追求。

  6. 千山惊月晓,百里闻霜鼙。
    自然的壮丽与战斗的寒意,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视野与人生的艰辛。

  7. 戎府多秀异,谢公期相携。
    体现了对友人的依赖与希望,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向往。

  8. 因之仰群彦,养拙固难齐。
    最后表达了自己的谦卑与自省,尽管有志向,却难以与众人平起平坐。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 诗中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自然景象生动有趣。
  • 对仗: 表现出工整的对仗工艺,使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我才华的思考与自省,体现了孟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 象征宁静与清新,代表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月仙: 意象中蕴含着高贵与美好,象征追求理想。
  • 灵凤: 代表自由与高尚,体现了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
  • 竹林、云寺: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诗人的探索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骎骎”形容的是哪种动物的状态?

    • A. 马
    • B. 鸟
    • C. 鱼
    • D. 虫
  2. “月仙”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低贱
    • B. 高贵
    • C. 普通
    • D. 丑陋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自省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偏向于静谧与和谐。
  • 李白《夜泊牛津》:更突出豪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寄院中诸公》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龟峰寺 官田之集翁聘君失期陈伯寿赋诗率尔次韵 官舍初成 孤山寒食 姑苏台作 葛翁小阁 抚栏 扶栏 奉赋朱新父足庵 访韩仲止不遇题涧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闲自得 白衣天使 幾字旁的字 包含踒的词语有哪些 陶情适性 议论纷错 节齿咬牙 凵字底的字 唪经 包含挦的词语有哪些 兵拏祸结 阒无一人 皿字底的字 八字旁的字 剌戾 石字旁的字 牛渚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