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惜苦》

时间: 2025-05-02 12:39:00

诗句

于鹄值谏议,以球不能官。

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

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栾。

名回不敢辨,心转实是难。

不惜为君转,转非君子观。

转之复转之,强转谁能欢。

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00

原文展示:

惜苦
孟郊

于鹄值谏议,以球不能官。
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
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栾。
名回不敢辨,心转实是难。
不惜为君转,转非君子观。
转之复转之,强转谁能欢。
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

白话文翻译:

在与鸥鸟相遇时,我想出谏言,却无法得到重用;
在与好友相聚时,我举杯畅饮,却无法尽兴而归。
可惜高雅的思想,竟在于这种小圈子。
名声无法分辨,内心的苦恼实在难言。
为了你,我不惜转身而去,然而这并非君子的所见。
转来转去,强行转变又有谁能快乐?
哀哉,这虚无的言辞,无法穷尽波澜。

注释:

  • 于鹄:指的是一种鸟,象征自由或高洁。
  • 谏议:劝谏和讨论,指向君主提出建议。
  • 舍人:古代官职,通常指诸侯的近侍或文士。
  • 大雅:指高尚的品德或艺术。
  • 团栾:指小圈子或小团体。
  • 不敢辨:指无法分辨或表达。
  • 君子观:君子所应具备的理想和见解。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典故不多,但其中“名回”可以理解为古代对名声的追求与对道德的考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孟郊的诗风常带有悲悯情怀,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之时。诗人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诗歌鉴赏:

《惜苦》这首诗表现了孟郊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诗中使用了“转”这一意象,反复强调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诗人在与君主交流时的无力感、在朋友聚会中的失落感,展现了他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诗句中流露出的哀伤与无奈,使整个诗篇充满了对人生苦痛的感叹。尤其是“转之复转之,强转谁能欢”,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却无法真正得到满足的心情,发出一种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则是对人言浮夸、内心孤独的无奈呼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于鹄值谏议,以球不能官:指与理想之间的隔阂,虽然有想法却得不到重用。
  2. 焦蒙值舍人,以杯不得完:表达在交往中感到失落,尽兴而归的难处。
  3. 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栾:反映出对高尚理想的惋惜,被小圈子的世俗所束缚。
  4. 名回不敢辨,心转实是难:名声的困惑与内心的苦恼交织,难以表达。
  5. 不惜为君转,转非君子观:为他人付出却不被理解,体现了对君子理想的质疑。
  6. 转之复转之,强转谁能欢:强调反复的挣扎,质疑这种转变能带来快乐吗。
  7. 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对空洞言辞的哀叹,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转”作为比喻,象征人生的辗转与困境。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在表达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透过个人遭遇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鸟:象征自由与高洁。
  • :代表聚会与交往,但却无法尽兴。
  • :象征人生的反复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于鹄”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失落
    C. 快乐
    D. 忧伤

  2. “转之复转之”中“转”是什么意思? A. 转身
    B. 变化
    C. 旋转
    D. 轮回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对比孟郊与杜甫在生活困境中的不同表现,孟郊更加内省,杜甫则更为外向、关注社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通论》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三之一·南吕调) 迎新春·[山解]管变青律 甘草子 其二 倾杯(黄钟羽) 定风波·自春来 满江红(四之三·仙吕调) 瑞鹧鸪·宝髻瑶簪 如梦令 西施·苎萝妖艳世难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转喉触讳 朝参暮礼 体体面面 麻字旁的字 包含适的成语 如释重负 魚字旁的字 作游 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强作解事 二字旁的字 孤立木 错车 撞钉子 晏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