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孟郊》

时间: 2025-05-04 00:32:17

诗句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17

原文展示

《答孟郊》

作者:韩愈 〔唐代〕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诗中提到,虽然世间有许多人享受着丰裕的生活,而自己却独自忍受饥饿;春天的思绪已经混乱,秋天的悲伤又让人烦恼;早餐未能吃饱,直到晚上仍然辗转反侧;名声虽然暂时显赫,但内心却被困扰煎熬。虽然古老的志向在内心鞭策自己,但现实的路途却很难克服;面对他人的嘲讽和冷漠,心中愤怒而不得不反击。

注释

  • 规模:指个人的志向和抱负。
  • 背时利:背离时代的利益。
  • :窥视,暗中观察。
  • 独不得饱:独自一人无法得到满足。
  • 古心:古老的理想和追求。
  • :指与世俗的道路相悖。
  • 猛拿闲缩爪:形容心情矛盾,既想伸展又感到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以其散文和诗歌著称,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文人之间竞争激烈。韩愈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对理想的坚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答孟郊》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的诗作。诗中韩愈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的无奈与愤懑。开篇的“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便点明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社会的失望。通过对比“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诗人突出了自己的孤独与困境,反映出在众人享乐的同时,自己却无缘分享。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更加深刻。接下来的“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则体现了时间流逝中情感的波动,春天的思绪与秋天的悲伤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特别是在表达对名声的看法时,韩愈写道“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以此形象地描绘了名声与内心痛苦的矛盾关系。最后两句“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更是将愤懑与反击结合,展示了诗人对社会冷漠的愤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规模背时利:指诗人的理想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相悖,表明了自己的追求不被社会认可。
  • 文字觑天巧:显示了诗人对文字技巧的追求,暗示其写作能力与世俗利益无关。
  •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对比他人与自己的窘迫,突显孤独感。
  •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反映了情感的波动与思绪的混乱,人生的无常。
  •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名声的虚假与内心的煎熬之间的冲突。
  •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力感。
  •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对于他人冷漠的反击心态,展现出不屈服的精神。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例如,“名声暂膻腥”用膻腥来比喻名声的虚假,使得诗的情感更加生动;“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对外界态度的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传达了对社会冷漠的愤懑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独感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规模:象征理想与抱负。
  • 酒肉:代表世俗的享乐。
  • 春秋: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名声:代表社会地位与外在评价。
  • 古心: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愈的《答孟郊》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享乐主义
    • B. 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和无奈
    • C. 愤怒
  3. “名声暂膻腥”中的“膻腥”指的是什么?

    • A. 名声的美好
    • B. 名声的虚假和令人厌恶
    • C. 名声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韩愈的《答孟郊》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切与悲痛。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荔枝岩 挽柳斋陈公四首 题画六言一首 放言五首 挽南塘赵尚书二首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其二 教授方君孺人刘氏哀诗二首 其一 赠碧眼相士六言二首 杂咏一百首·刘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禽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包含轴的成语 水到鱼行 一举万里 巾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跌脚拌手 东藏西躲 里字旁的字 横阡 烟液 日字旁的字 驱羊攻虎 盘垄 犄角之势 扬眉奋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