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山图赞 谢安石》

时间: 2025-05-02 13:23:49

诗句

韫玉于山,烨然不枯。

我观此容,非山泽儒。

却顾何为,东山之陟。

如何淮淝,乃折此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49

原文展示

《东山图赞》

韫玉于山,烨然不枯。
我观此容,非山泽儒。
却顾何为,东山之陟。
如何淮淝,乃折此屐。

白话文翻译

将美玉蕴藏于山中,它的光辉照耀着,不会枯竭。我看着这景象,觉得并不是普通山泽中的学者。然而,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我攀登东山呢?又为何要在淮水和淝水之间,才会脱下这双鞋呢?

注释

  • :存藏,隐含的意思。
  • 烨然:形容光辉灿烂的样子。
  • 山泽儒:指在山林和泽地之间的读书人,通常比喻不够高尚的人。
  • :登高,攀登。
  • 淮淝:指的是淮河与淝水,可能是指两地的风光或历史事件。
  • :一种木制的鞋子,古代常见的鞋履。

典故解析

东山:指的是东山,地名,历史上著名的高士隐居之地。淮淝:与历史事件相关,如"淝水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意在借用此地的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2年-1145年),字希声,号香山,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叶梦得隐居东山时期,旨在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尚。

诗歌鉴赏

《东山图赞》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东山的美丽景象,叶梦得运用“韫玉于山”这一形象,体现出东山的珍贵与独特。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追问。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反思自己为何要登上东山,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让整首诗充满哲思。

“非山泽儒”的一句,揭示作者对世俗学者的轻视,强调他对更高境界的向往。最后的“如何淮淝,乃折此屐”,更是通过脱鞋这一细节,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洒脱的心境。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韫玉于山,烨然不枯:美玉藏于山中,光华四射,永远不会枯萎。
    • 我观此容,非山泽儒:我看着这样的景象,感到这里的人并不是普通的读书人。
    • 却顾何为,东山之陟:然而我思考,是什么原因让我攀登东山呢?
    • 如何淮淝,乃折此屐:在淮水与淝水之间,我又为何要脱掉这双鞋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藏玉之地,象征着珍贵和美好。
    • 对仗:如“韫玉于山”与“非山泽儒”,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作者的高洁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传达出一种追求高尚理想与超脱尘世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韫玉:象征珍贵与美好,暗指内心的高尚。
  • 东山: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之地。
  • 淮淝: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流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韫玉于山”意思是?

    • A. 美玉藏于山中
    • B. 玉石在海底
    • C. 玉石在田野
    • D. 美玉在城市
  2. “非山泽儒”表达了什么?

    • A. 对山泽读书人的钦佩
    • B. 对山泽读书人的轻视
    • C. 对读书的赞美
    • D. 对自然的热爱
  3. “如何淮淝,乃折此屐”中的“屐”指的是什么?

    • A. 头饰
    • B. 鞋子
    • C. 衣服
    • D. 手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围绕自然景观展开,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主题探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池州封员外郡斋双鹤丹顶霜翎仙态浮旷罢政之日因呈此章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戏赠姬人(一作张祜与杜牧联句诗) 北风 和人赠别 与三山人夜话(一作与濮阳夏侯吴三山人夜话) 秋怨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许侍御题松竹 初月二首 其二 初月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小市民 饕餮之徒 穴宝盖的字 狐鸣鱼出 剔抉 采字旁的字 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甘的词语有哪些 遗臣 付之一笑 田字旁的字 旁门歪道 工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设文 毂击肩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