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

时间: 2025-04-27 06:31:07

诗句

秋晚林皋木叶飞,凉风袅袅雁南归。

自惭席上著乌帽,不见门前来白衣。

瓮满香云醅酒熟,盘飞红雪鲙鲈肥。

兴来随处堪行乐,何必佩萸登翠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1:07

原文展示:

九日
秋晚林皋木叶飞,
凉风袅袅雁南归。
自惭席上著乌帽,
不见门前来白衣。
瓮满香云醅酒熟,
盘飞红雪鲙鲈肥。
兴来随处堪行乐,
何必佩萸登翠微。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晚霞下,林间的树木叶子纷纷飘落,凉风轻轻吹拂,归雁南飞。坐在席间,我羞愧地戴着黑色的斗笠,却不见门前的白衣人来访。酒瓮里盛满了香醇的酒,盘子里摆放着肥美的鲙鱼和鲈鱼。兴致来了,哪里都可以尽情欢乐,何必非得佩戴茱萸去登高远望呢?

注释:

  • :岸边,河边。
  • 凉风袅袅:形容凉风轻柔、缠绕的样子。
  • 自惭:自感羞愧。
  • 乌帽:黑色的帽子,象征平民或卑微的身份。
  • 白衣:指代高洁的人,或者隐士。
  • :酒的意思。
  • 红雪:形容鲜红的鱼片。
  • 鲙(huàn):一种鱼,特指鲤鱼的一种。
  • 佩萸: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象征长寿或避邪。
  • 翠微:指高处的山或高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重阳节:诗中提到的“佩萸”与“登高”是中国传统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意在祈求健康长寿。诗中提及这些习俗,暗示了时间背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希晦,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为题材。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在秋日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诗的开篇通过“秋晚林皋木叶飞”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宁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而“凉风袅袅雁南归”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自惭席上著乌帽,不见门前来白衣”,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卑,以及对高洁之人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瓮满香云醅酒熟,盘飞红雪鲙鲈肥”则展现了丰收的秋日,诗人借酒助兴,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最后两句“兴来随处堪行乐,何必佩萸登翠微”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洒脱,认为快乐不必依赖于某种传统仪式,随心所欲即可。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生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晚林皋木叶飞:秋天的晚霞下,树林间的树叶纷纷飘落,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2. 凉风袅袅雁南归:轻柔的凉风中,归雁南飞,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自惭席上著乌帽:坐在席间,感到羞愧,自己只是一位平民。
    4. 不见门前来白衣:没有见到高洁之人来访,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渴望。
    5. 瓮满香云醅酒熟:酒瓮里存满了香醇的酒,体现了丰收的喜悦。
    6. 盘飞红雪鲙鲈肥:美味的鱼类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7. 兴来随处堪行乐:心情愉快,随处都可以享乐。
    8. 何必佩萸登翠微:何必要依赖茱萸和登高这些传统习俗来寻求快乐呢?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偶(如“瓮满香云醅酒熟,盘飞红雪鲙鲈肥”)和比喻(“凉风袅袅”)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在于对生活的享受和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快乐可以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而不是拘泥于形式。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南飞的雁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 黑帽与白衣:对比代表不同的社会身份与追求,黑帽代表平民,白衣象征高洁、隐士。
  • 酒与鱼:象征丰收与欢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佩萸”指代什么节日的习俗?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答案:b) 重阳节

  2. 诗人用何种意象表现生活的富足? a) 白衣
    b) 鲙鲈
    c) 乌帽
    答案:b) 鲙鲈

  3. 诗中提到的“自惭”是指什么? a) 羡慕他人
    b) 自感羞愧
    c) 享受生活
    答案:b) 自感羞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陶醉与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为九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希晦的《九日》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均在重阳节中表现出对亲情和生活的思考,朱希晦更偏向于个人享乐与洒脱,而王维则注重亲情和思念,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朱希晦研究》
  • 《重阳节文化与习俗》

相关查询

咏史上·光武明帝 咏史上·武帝 儒家秋 咏史上·郭林宗 贺叔父为犹子成室 赠清叟行 和答友人 咏史上·光武祭遵 孟子·万物皆备 不解算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为今之计 包含弁的词语有哪些 山寮 流离播迁 也须 包含抑的成语 杨花水性 众口交攻 见缝下蛆 同字框的字 髟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逸尘断鞅 田字旁的字 蜗名微利 包含酬的成语 出浅入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