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2:17
《九日独登曹亭》
作者:孔平仲 〔宋代〕
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
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
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
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
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
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
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
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
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
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
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
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
重阳节到了却没有看到菊花,时节愈加凋零。我的性情不再嗜酒,面对酒杯只觉得像醉了一样。秋日的大厅静谧安逸,我躺下休息,起身后却思绪清明。登高望远未免俗气,也不想造访山林。西屋连着郡城,树梢正好是曹亭。我拄着拐杖独自前往,坐在这里对着南山的青翠。萧瑟的西风高扬,雨水滞留在晴空。断云映现天色,残留的水洼透出地形。远处的山峰在夕阳下隐去,别浦的烟雾渐渐升起。归来的鸟儿急匆匆地飞向村庄,孤舟在河流中横渡。此时正有美好的兴致,却不想听到人声。况且就算有美酒佳肴,也不想听那些竽笙的声音。唉,我的情趣本就偏僻,难免被世人嘲笑。怎么可以随意地佩戴华丽的装饰,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用柴草做个隐士。
孔平仲(字元礼),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性情洒脱,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兼具自然与人文关怀。其诗风清新脱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感受。
该诗作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在节日之际的孤独与沉思。重阳节本是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未见菊花,反而感到时节的凋零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九日独登曹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俗的厌倦。从“重阳不见菊”开始,诗人便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基调揭示出节日的冷清和凋零,继而展现了他对酒的无感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有着清晰的视觉意象,南山的青翠、秋堂的静谧、归鸟的急促,都在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秋日氛围。诗人虽然身在喧嚣之中,但内心的安宁与孤独让他更想远离世俗的纷扰,倾向于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在自嘲中表达出对社会的无奈和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追求,令人深思。
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
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
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
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
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
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
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
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
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
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
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
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节日孤独感的反思,以及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重阳节的孤独感中,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重阳节的象征是什么?
诗人面对酒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孤舟当渡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