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宝林塔中作》

时间: 2025-05-05 05:42:23

诗句

甕头无酒菊花青,千丈苍崖孰与登。

从此重阳课茶事,不携儿女只携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2:23

原文展示:

甕头无酒菊花青,
千丈苍崖孰与登。
从此重阳课茶事,
不携儿女只携僧。

白话文翻译:

在酒坛旁没有酒,只有青菊盛开;
在这千丈高的苍崖上,谁能与我同登?
从今往后重阳节只顾泡茶,
不带儿女只带和尚来。

注释:

  • 甕头:指酒坛的边缘,表示酒坛旁边。
  • 无酒:没有酒,代表诗人处于一种孤寂的境地。
  • 菊花青:青色的菊花,重阳节时菊花盛开,象征着节日的气氛。
  • 千丈苍崖:形容高耸的崖壁,强调景色的壮丽。
  • 孰与登:谁能与我一同登高?表示对陪伴的渴望。
  • 重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长寿和团圆。
  • 课茶事:指品茶的活动。
  • 不携儿女:不带孩子,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 携僧:带着和尚,代表着求道、修行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泂(1067年-1128年),字子瞻,号朴斋,晚号老梅,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及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结合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受与思考。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节日,诗人却在缺酒的情况下,反而选择了伴随和尚,显示出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九日宝林塔中作》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诗,它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以及精神追求的思考。诗的开头“甕头无酒菊花青”就带给我们一种孤寂的感觉,虽然周围的菊花盛开,但诗人却没有酒来共饮,这种反差使得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接下来的“千丈苍崖孰与登”,则展现了诗人渴望伴侣的情感,他在高耸的崖壁上独自登高,谁能与他分享这壮丽的景色?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摆脱了儿女情怀,选择了与和尚共度重阳,这不仅是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重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但诗人却选择了“只携僧”,反映了他对于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他将重阳节的意义转向了茶道,强调在繁忙的世俗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清净。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态与对精神寄托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甕头无酒菊花青:诗人身处无酒之境,周围有盛开的菊花,表现其孤独。
  2. 千丈苍崖孰与登:在高耸的山崖上独自登高,感叹无人陪伴。
  3. 从此重阳课茶事:决定重阳节不再饮酒,而是关注茶道。
  4. 不携儿女只携僧:不带孩子和家人,只带和尚,体现对世俗的超脱。

修辞手法:

  • 对比:无酒与青菊,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孤独感。
  • 反问:用“孰与登”引发思考,增强情感的深度。
  • 象征:菊花象征重阳节,和尚象征修行与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甕头:象征孤独与缺失。
  • 菊花:象征重阳节与生命的延续。
  • 苍崖:象征高远与志向。
  • 和尚:象征内心的修行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2. 诗人决定在重阳节做什么? A. 喝酒
    B. 品茶
    C. 聚会

  3. 诗人为什么不带儿女? A. 因为没有时间
    B. 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
    C. 因为不想聚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独坐敬亭山》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泂与王维:两位诗人均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但王维更倾向于描绘田园景色,而苏泂则更多关注节日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浣溪沙四十四首 其四十四 春日思归 浣溪沙 七月十四 浣溪沙 张右丞寿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海棠花下被酒口占 浣溪沙 晓起 浣溪沙 八水河道中 浣溪沙·重过西新有忆 浣溪沙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罄山采木 和价 诬谀 使心作幸 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野甸 花脚猫 河决鱼烂 氏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令结尾的成语 十字旁的字 文圆质方 鼓字旁的字 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晩学 Wi-Fi 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亡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