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6:04
杂诗十首 其三
凤鸟秉灵德,九苞璨文章。
名为希世物,出见世道昌。
稻粱非素谋,竹实乃所尝。
梧桐岂枳棘,鸣则依高岗。
虞廷闻九奏,览德斯呈祥。
吁嗟吾道微,丹山乃深藏。
䲭鸮亦何为,敢尔窥朝阳。
宵行本么䯢,顾可争辉煌。
造物杳难问,谁能复其常。
三复仲尼叹,令人徒感伤。
凤鸟拥有灵秀的德性,其九个花瓣璀璨如文章。
它被称为稀世之物,出现时世道正昌盛。
稻谷和粮食并非出于平常的谋划,竹子的果实也只不过是尝过。
梧桐树怎么会是枳棘,鸣叫时便依附于高岗。
虞廷听闻九曲之音,观赏德行所带来的祥瑞。
唉,我的道理微不足道,丹山之中却深藏不露。
猫头鹰又何所图,敢于窥探朝阳。
夜行本是微弱,何必争那光辉灿烂。
造物主的意图难以追问,谁能恢复其常态。
三度感叹孔子,让人徒然感到伤感。
作者介绍:朱诚泳,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探讨道理、自然与人性,常蕴含哲理和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文人忧国情怀交织,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神话的描绘,表达对世道的思考与对个人理想的追寻。
这首《杂诗十首 其三》展现了朱诚泳对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以凤鸟为引子,象征灵德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化生物的向往。通过描绘稻粱的丰饶与竹实的简单,诗人揭示了世道的昌盛与人们的生存智慧,强调了生活的真谛在于自然的和谐。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对比了梧桐与枳棘,暗示了高洁与低贱的区别,而“鸣则依高岗”更是强调了理想的追求需要有高尚的境界。虞廷的“九奏”则是对国家繁荣的赞美,但随即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微不足道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几句中,诗人通过对猫头鹰的描绘,暗示了对光明的渴望与夜行的无奈,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力与对理想的追寻。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世道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与哲理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鸟”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灵性与德行
C. 繁荣
D. 生命的艰辛
“稻粱非素谋”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粮食的丰收是计划的结果
B. 粮食的丰收是自然的结果
C. 粮食与竹子无关
D. 粮食是无用的
诗人对“丹山乃深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愤怒
D. 平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