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柳枝词十三首》

时间: 2025-05-02 13:05:21

诗句

新丰道上灞陵头,又送夫君去远游。

借问柳枝有寄否,古今共有几多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5:21

柳枝词十三首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新丰道上灞陵头,又送夫君去远游。
借问柳枝有寄否,古今共有几多愁。

白话文翻译:

在新丰路上,灞陵的头边,我再次送别我的丈夫远行。
我想问问那柳枝是否能寄托我的思念,古今以来又有多少忧愁呢?

注释:

  • 新丰道: 指通往新丰的道路,地名。
  • 灞陵头: 指灞河边的陵墓,作为送别的地点。
  • 夫君: 指丈夫。
  • 柳枝: 柳树的枝条,常用来寄托相思之情。
  • : 寄托、寄送的意思。
  • : 忧愁、愁苦。

典故解析:

“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和思念。《离骚》中有“既替余以蕙纕兮,纔揽茞而轻裾。”的表达,柳树的柔韧与轻盈常被用来象征女子的柔情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因《资治通鉴》而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风格清新而不失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司马光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在送别丈夫时的情感,既有对离别的伤感,又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对家庭和情感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站在新丰道的灞陵头,目送丈夫远行,情景交融,表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柳枝”引出对思念的寄托,表现了诗人对古今离愁的思考。柳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诗中借问柳枝是否能寄托思念,既表现了对丈夫的深情,也反映了对无尽离愁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丰道上灞陵头”描绘了特定的地理场景,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 “又送夫君去远游”表达了重复的离别,增添了忧伤的氛围。
    • “借问柳枝有寄否”引出了对柳枝的思考,象征思念的寄托。
    • “古今共有几多愁”则是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送夫君去远游”与“借问柳枝有寄否”形成平行结构。
    • 意象的运用,柳枝象征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难以言表,体现了人们在离愁别绪中的共鸣,展现了司马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柳枝: 象征柔情与思念,寄托了离别的感伤。
  • 远游: 代表着人生的旅途与不可逆转的分离,增加了诗歌的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柳枝”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友情
    • C. 财富
    • D. 权力
  2. 诗人在哪个地点送别丈夫?

    • A. 西湖
    • B. 新丰道
    • C. 长安
    • D. 洛阳
  3. “古今共有几多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无感
    • B. 对离愁别绪的普遍感受
    • C. 对自然的思考
    • D. 对家庭的怀念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这首《柳枝词》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直接而清晰,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司马光的诗则通过柳枝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情感,兼具历史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洲阁 诗一首 禁林讌会之什 题恭邸朗润园图十六韵 题襄阳吏隐图 其二 题襄阳吏隐图 其一 题采芝图 题明周忠毅墨迹即用公感事诗韵 挽象山先生 春游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察己知人 取青媲白 有如白水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失风 千里结言 门字框的字 包含靓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包含喝的成语 吹毛求疵 屮字旁的字 迅雷风烈 包含痘的词语有哪些 坎男 月母 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