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59
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在西边的山上,有一座沿江的小岛,南陵的驿楼在询问来往的旅客。湖面平静,渡口宽阔,风停了下来,客船也收起帆。渐行渐远,心中怀念着前面的浦口,眼前是一片茫茫的夕阳映照的流水。岩石上遇到妖鬼的阻碍,山中泊船的地方显得幽静。火焰照亮梅树的根部,烟雾迷蒙了杨树的叶子。离家后又在水边宿营,唯有沙鸥相伴。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崇尚自然,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孟浩然旅行途中,表达他在夜泊宣城时的感受。唐代社会安定,交通便利,诗人常常游历山水,记录旅途中的见闻与情感。
《夜泊宣城界》是孟浩然的一首典型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感受。全诗描绘了一个平静的湖面和江边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景物描写,设置了诗的背景,西塞山和南陵驿的提及,使得画面生动而亲切。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湖平、风止等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状态,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诗中“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更是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变化。后半部分,通过“石逢罗刹碍”与“山泊敬亭幽”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幽静,增强了诗境的深邃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体现出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塞是指什么地方?
“湖平津济阔”中“津”字的意思是?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孤独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风格相近,但孟浩然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