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3:5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58:37
洞仙歌(器之高谊,取前月青山洞仙歌华余重寿,走笔谢之)
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
袖有蟠桃为君寿。
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
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
天赋先生日更久。
但黄杨长寸,闰年倒寸,
似凭得到梧宫甚时候。
客又道奇特是阳生,
后七日相看,醉春风柳。
有一位客人来访我,他并不在意我没有酒。
他袖口藏着蟠桃,想为你祝寿。
可叹这桃子要到再熟,还得等到明年。
那么,怎么能办到呢,转眼间就盼望着偷桃的手段。
菊潭的酒有三十斛,月复一月地增添,
天赋的老先生,日子愈加悠长。
然而黄杨树长得只寸许,闰年却反而缩短了寸头,
似乎要等到梧宫,得等很久的时间。
客人又说道,奇特的是阳光照耀,
七天后再来看,醉意如春风拂柳。
作者介绍:刘辰翁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一个闲适的下午,诗人邀请朋友共饮,却因缺酒而用蟠桃祝寿,反映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洞仙歌》通过对蟠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长寿和友谊的珍视。开篇便以“有客从余”引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诗中多次提及蟠桃,象征着长寿与美好的祝愿,但紧接着却叹息桃子要到明年才会成熟,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菊潭三十斛,月又月添”一句,诗人借酒与月的变化,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寓意生活的不断变迁与流逝。然而,诗的最后一部分回归到阳光的照耀与再度相见,带给人希望与温暖。这种转折不仅使全诗情感更加丰富,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结合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流逝的感叹,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词测试:
“蟠桃”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菊潭”可能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刘辰翁的《洞仙歌》在主题上更侧重于长寿与友谊,而李白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情。两者虽同样描绘人情,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却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