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43:14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诔。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西山的秋意浓厚,山峰环绕在左侧。
修缮的亭子历经三次癸日,疏落的脚步通往邻近的小寺。
元化的踪迹隐秘,始君的高歌启幕。
砍伐杂草以培植杰出人物,鞭策草木以理顺芳香的穗子。
俯瞰石阶,水面波光粼粼,山峰翠绿如洗。
新景象让耳目一新,遥远的事物在风烟中变得不同。
倚靠着石头,忘却尘世的情感,援引云彩,得到真理的意蕴。
希望美好的林木不要被剪伐,禅宗友人可以在此安身。
卫法的大臣经过这里,成为了游览群英的见证。
龙池保持清澈,虎节则显得深邃。
只想念嵊顶的期许,而今已无遗记。
皎然(约710年-约780年),唐代诗人,字子期,号青山,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皎然与友人共同游览妙喜寺时,表达了他对秋天山水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尤其是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是一首描绘秋天山水景色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西山秋意的浓厚,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诗人以“秋意西山多”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秋色与宁静的境界。接着,通过对亭子、寺庙、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诗中“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更是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真理的决心。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渴望脱离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缮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修缮的亭子
c) 一种乐器
诗人希望“嘉林幸勿剪”,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希望美好的林木不要被破坏
b) 希望林木可以被不断修剪
c) 希望林木能长得更茂盛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贪婪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真理的追求
c) 对友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