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5:19
捣练子 其一
庭静峭,月昏黄。
捣练声高夜正长。
万绪千丝提不尽。
随风和恨过西墙。
诗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夜色渐黄,捣练的声音在漫长的夜晚中格外清晰。诗人感叹心中万千思绪如丝线般无法尽诉,随着微风和着忧伤悄然飘过西墙。
作者介绍:俞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事,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庭院的宁静与内心的纷乱,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捣练子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表现出深邃的情感。诗人在宁静的庭院中,面对昏黄的月光,捣练的声音仿佛在提醒他内心的烦恼与思绪。这种声音不仅是物理的存在,更是情感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万绪千丝”的描写,诗人将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愁苦与哀伤。最后一句“随风和恨过西墙”,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思绪随着风飘荡,无法捉住,向西墙飘去,隐喻着对过往的无奈与无法释怀。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透出深深的忧伤,使人不禁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孤独、无奈与忧伤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内心纷乱情感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万绪千丝”指的是什么?
“随风和恨过西墙”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君》相对照,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俞彦则更侧重于内心的纠结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