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哭东坡 其一》

时间: 2025-04-26 23:21:09

诗句

元祐丝纶两汉前,典刑意得龙光宣。

裕陵圣德如天大,谁道微臣敢议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1:09

原文展示:

哭东坡 其一
作者: 潘大临 〔宋代〕

元祐丝纶两汉前,典刑意得龙光宣。
裕陵圣德如天大,谁道微臣敢议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东坡的哀悼之情。诗中提到的“元祐丝纶”指的是宋神宗时期的文治政策,强调了那段时代的文治之盛;“典刑意得”则说明法律的公正得以彰显。接下来提到的“裕陵圣德”意指宋仁宗的德行如同天一样广大无边,最后作者感慨,微臣之辈竟然敢于议论天子的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元祐:指宋神宗的年号,代表了当时的政治环境。
  • 丝纶:古代用来形容文治的美好,指代文人之治。
  • 典刑:法律典章,指法律制度。
  • 裕陵:指宋仁宗的陵墓,象征其伟大德行。
  • 微臣:指地位较低的官员,强调自身的卑微。

典故解析:

  • “龙光”:典出《易经》,象征光明正大、德行高洁。
  • “敢议天”:反映了对权威的敬畏与无奈,古代对皇权的绝对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大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坡苏轼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悼念与钦佩。东坡因其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望,潘大临对此深感惋惜。

诗歌鉴赏:

《哭东坡 其一》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东坡的敬仰和哀痛。诗的开头提及“元祐丝纶”,暗示了一个文治昌盛的时代,而东坡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正是这一文治的象征。接着,诗中通过对比“典刑意得龙光宣”的公正与“裕陵圣德如天大”的仁德,表现了对东坡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这样的对比不仅突显了东坡的伟大,更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社会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谁道微臣敢议天”则是自谦的表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诗人在此以微臣自称,强调了自己对东坡的钦佩与对权威的敬畏,进一步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潘大临作为诗人的深厚文化素养和对东坡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祐丝纶两汉前:指代宋神宗时期的文治政策,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溯。
  • 典刑意得龙光宣:强调法律的公正与光明,反映出对东坡的赞美。
  • 裕陵圣德如天大:比喻东坡的德行广博如天,表达敬意。
  • 谁道微臣敢议天:自谦的表达,体现对权威的敬畏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使用“如天大”形象地表达了对东坡德行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和对东坡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伟大人物的敬仰,情感基调沉郁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祐:象征文治昌盛的历史背景。
  • 丝纶:象征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 龙光:象征光明正大,德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祐”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裕陵”指的是谁的陵墓?
    • A. 苏轼
    • B. 宋仁宗
    • C. 李白
  3. 诗中“谁道微臣敢议天”意指什么?
    • A. 对权威的挑战
    • B. 对权威的尊重
    • C. 对权威的讽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对比潘大临的《哭东坡 其一》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过去伟人和理想的追思与敬意,前者更侧重于对东坡的个体怀念,而后者则展现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和对未来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苏东坡传》

相关查询

浣溪沙 题周颖南翁北游集 浣溪沙 湖上曲二首 其一 浣溪沙 其四 浣溪沙 其十七 浣溪沙 艳情二首 其九 浣溪沙 癸亥春暮登万里长城 浣溪沙 肖旅于外,作词意甚苦,次韵相解三首 其一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同两姊戏赠母婢随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艺微长 齲字旁的字 琴樽 停留长智 挥日阳戈 没略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肉字旁的字 不死不生 髟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履职 金鏣玉络 焚山 税服 无字旁的字 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