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0:36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作者: 黎逢 〔唐代〕
上林新柳变,小苑暮天晴。
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
色承阳气暖,阴带御沟清。
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帘旌。
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
在上林苑里新长出的柳树,随着黄昏的降临,天空依然晴朗。
初看时,烟雾笼罩着,远远地看去,柳枝轻轻拂动水面,令人怜惜。
柳色承载着阳光的温暖,阴影投射在清澈的御沟上。
不厌倦微风轻拂,依然适合在阳光下明媚生长。
垂柳遍布着阁楼和台榭,飞扬的柳絮轻轻碰触着帘子和旗帜。
渐渐来到依依的地方,思念那出谷的黄莺歌声。
黎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的诗作而闻名,作品多涉及春天、柳树等主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观察。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在皇家园林中游览,受到春景的启发而作。此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诗人内心的柔情,反映了唐代繁荣的社会环境与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柳树和春日美景的深刻感受。首联“上林新柳变,小苑暮天晴”通过对比新柳与晴朗的天空,引入诗歌的春意,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则通过描绘烟雾与柳条轻拂水面,营造了朦胧而又柔美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
“色承阳气暖,阴带御沟清”一联通过描写阳光下的柳色与御沟的清澈,展示了春日阳光的温暖与生机,使人心生向往。“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生长环境的喜爱与欣慰,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后两联“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帘旌”生动描绘了柳条垂挂的情景,飞扬的柳絮与帘子相触,增添了春天的动感与灵动性。最后一句“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则将春天的景象与黄莺的歌声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柳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上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谷
B. 皇家园林
C. 小院
“不厌随风弱”的意思是?
A. 柳树在强风中摇摆
B. 柳树在微风中安静生长
C. 柳树已经枯萎
“思闻出谷莺”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黄莺的歌声
B. 春天的阳光
C. 柳树的绿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苑春望宫池柳色》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