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1:46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
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
感知和觉知没有障碍,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常常保持一种专注的状态。
就像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毫不执着于得失,没有仇恨与爱恋。
若能在应对事物时保持本无的心态,才能真正达到自在的境界。
本净,唐代高僧,信奉佛教,以禅宗为主,致力于传播佛理。他的诗作多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见闻觉知偈》创作于唐代佛教盛行时期,诗人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表达了对觉悟与自在的追求。此诗旨在引导信众放下执念,通过感知事物的本质来达到心灵的解脱。
《见闻觉知偈》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佛教哲学。诗中提到的“见闻觉知无障碍”,强调了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是无碍的,真正的障碍在于内心的执念和情感。诗人以“鸟空中只么飞”作为比喻,描绘了心灵自由的状态,象征着无所执着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隐喻,将感官体验与内心的觉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一句“方得名为观自在”则是对理想境界的总结,提醒人们,唯有在无所执著的状态下,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自在与快乐。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关于如何通过放下执念,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觉悟。它借助自然的意象,传达了禅宗的教义,让人们在繁琐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见闻觉知偈》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如鸟空中只么飞”这一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无取无舍”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哲学?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