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25:14
道体本无修,不修自合道。
若起修道心,此人未会道。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
忽逢修道人,第一莫向道。
道的本体本来就不需要修炼,不修炼自然就能合道。如果心中生起修道的念头,这个人还未真正理解道理。抛弃了本来的真性,反而沉浸在纷繁的世俗之中。偶然遇到修道的人,首先不要向他们请教道理。
“道”在道教文化中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强调自然无为、回归本性。诗中提到的“修道”反映出对修行误区的批判,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自然合一。此诗意在提醒修行者回归自我,不要迷失在外界的教条和纷扰之中。
本净,唐代高僧,专注于道教及佛教的研究,主张返璞归真,反对外在的繁琐修行,强调内心的体悟与真实。
在唐代,佛教与道教相互影响,许多人在修行中常常迷失方向。本净借此诗表达对当时修行之风的反思,强调内心的道与外在的修行方式间的辩证关系。
《背道逐教偈》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修行者常见的误区,直击心灵。诗开篇即强调“道体本无修”,指出道的本质并不依赖于人为的修炼,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修行的观念,使人反思自我内心的真实状态。接着,诗人提醒修行者,如果心中生起“修道心”,则可能是对“道”的误解,陷入了对外在形式的执着。最后,诗中提到“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更是道出了世俗的诱惑与纷扰,提醒人们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不应丢失本性的真诚。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层层递进,先述道的本质,再讲修行的误区,最后以遇到修道人而告诫的方式收尾,形成了一种循环的智慧。此诗不仅是对修行的反思,更是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强调修行者应当回归自我,放弃对外在形式的执着,找到内心的真实与自然,是对修行误区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道体”指的是什么?
A. 道的本体
B. 道教的经典
C. 道德伦理
“弃却一真性,却入闹浩浩”中的“闹浩浩”意指:
A. 世俗的纷扰
B. 自然的宁静
C. 修行的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