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胡真师还西山》

时间: 2025-04-21 00:54:14

诗句

仙客厌人间,孤云比性闲。

话离情未已,烟水万重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0:54:14

诗词名称: 送胡真师还西山

作者: 李隆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仙客厌人间,孤云比性闲。话离情未已,烟水万重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仙人厌倦了人间的繁华,宁愿与孤云为伴,悠然自得的心情。诗人和友人之间的离别话语依然没有说完,远处的烟水交错着重重山峦,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感。

注释:

  • 仙客:指高人或道士,常描述超脱于世俗的隐士。
  • 孤云:形象地描绘了孤独自在的云,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 性闲:性情闲适,心境悠然。
  • 话离情未已:离别的话语尚未说完,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 烟水万重山:形容远方山水如烟般重重叠叠,意境悠远。

典故解析:

“仙客”与“孤云”的意象,常见于道教文化中,反映了道家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同时,诗中的烟水与山的描写,也与古代隐居山林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隆基,即唐玄宗,是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因其政治、文化成就而著称。他在位时,重视文人和诗歌创作,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作品。
  •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创作于李隆基的晚年,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仙客”与“孤云”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人间繁华的厌倦与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仙客厌人间”一句,开篇即以鲜明的对比引入,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而“孤云比性闲”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孤云的闲适正是诗人理想生活状态的体现。接下来,“话离情未已”的描写,增添了离别的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最后一句“烟水万重山”,不仅描绘了秀美的山水,还暗示了离别的遥远与无尽,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无奈,形成了动人的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仙客厌人间”:仙人厌倦了人世的喧嚣与繁杂。
    • “孤云比性闲”:与孤云相伴,显得内心宁静,性情闲适。
    • “话离情未已”:与朋友的离别话语仍未结束,情感未能尽述。
    • “烟水万重山”:远方的山水如烟般重重叠叠,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离愁。
  •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仙客”与“人间”,突出二者的不同境界。
    • 意象:通过“孤云”和“烟水山”,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人与人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惆怅与无奈。

意象分析:

  • 仙客:象征着超脱于世俗的生活理想。
  • 孤云:隐喻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态度。
  • 烟水:代表着模糊而美好的情感与回忆,充满诗意。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客”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高人或道士
      C. 商人
      D. 学者
    2. 诗中的“孤云”象征: A. 繁忙
      B. 自由与闲适
      C. 忧伤
      D. 战争
    3. 诗中“烟水万重山”主要表现了: A. 山的险峻
      B. 远方的美景与离愁
      C. 人的烦恼
      D. 风的呼啸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通过描写自然环境,传达出一种清幽的生活态度,与《送胡真师还西山》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而李隆基的诗则更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隆基诗文集》
  •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庄小隐 虔州有怀 出吴淞浮海抵天津八首 其五 泛海哭周耿西先生 其一 肖二十四生日为和陶《杂诗八首》 其六 读南迁录 塞下曲 其一 送复虞陈孝廉自蜀还省亲回戍 紫微 丙午中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何其毒也 逞愿 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人有分 要自 白字旁的字 鲁阳挥戈 戈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羽檄 包含谑的词语有哪些 归隐 鸡飞狗跳 侍班 珠圆玉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