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29:34
对酒
漫把参同契,难烧伏火砂。
有时成白首,无处问黄芽。
幻世如泡影,浮生抵眼花。
唯将绿醅酒,且替紫河车。
这首诗表达了对饮酒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漫无目的地拿起《参同契》来研究,但却难以将其真意化为现实中的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老年后,却又无处去询问那些如梦幻般的理想与追求。人生如同泡影般虚幻,眼前的事物也显得如此纷繁复杂。唯有那一杯绿醇的美酒,暂时替代了那些虚无缥缈的希望和追求。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兼具情感与哲理,常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从政经历的反思时期。此时,他对人生的短暂、理想的虚幻有了更深的体悟,因而选择以饮酒来排遣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白居易的《对酒》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酒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理想虚无的思考。开头两句“漫把参同契,难烧伏火砂”,道出了追求长生的艰难与无奈,似乎在暗示,尽管有诸多追求,但真正能实现的却是极其有限的。
接下来的“有时成白首,无处问黄芽”,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白头的年纪却无处去寻问那些曾经的理想,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奈感。第三句“幻世如泡影,浮生抵眼花”,进一步深化了人生的虚幻,世事如同泡影般不真实,浮生如梦,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无所适从的情感让人倍感惆怅。
最后两句“唯将绿醅酒,且替紫河车”,则是诗人选择用酒来替代那些虚无的追求。酒不仅滋润了诗人的喉舌,也象征着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生活的享受,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存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通过饮酒的意象,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理想虚无的深刻思考,彰显了白居易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通过饮酒来排遣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词测试:
《参同契》是指什么?
A. 道教经典
B. 一种饮品
C.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白首”是指哪种状态?
A. 年轻
B. 老年
C. 中年
诗人用什么来替代理想与追求?
A. 书籍
B. 酒
C. 音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白居易的《对酒》更显得沉思与感慨。李白的豪情壮志与白居易的无奈感叹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饮酒的豪放,后者则更多反映个人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