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47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白居易
位下才高多怨天,
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扬子两三倍,
老过荣公六七年。
笔砚莫抛留压案,
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
何况夷陵太守贤。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好友刘五即将赴任硖州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刘兄虽才高八斗,却常常受到嫉妒,而他却能安然自若。相比于扬子(扬州的士人),刘五生活得更为贫困;而且在年纪上,刘五已比荣公(荣华的士人)要大了六七岁。诗人劝刘五不要抛弃桌上的笔墨,虽然生活清贫,但依然可以过得有尊严。最后,他表达了对郡丞(地方官)的期待,认为刘五能够受到应有的优待,何况他即将任职的夷陵太守是个明理之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白居易的诗风朴实,易于理解,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刘五是他的好友,诗中表达了对刘五即将赴任的祝福与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艰难的感慨。白居易在此处借用个人经历,反映出当时士人的困境与生活状态。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送别诗,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社会思考。诗人以刘五的境遇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刘五虽然才华出众,但却常常遭受嫉妒和冷落,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普遍现象。白居易通过对比,指出刘五的贫困与扬州士人的富裕,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困境,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同情。
在情感的渲染上,诗人用“笔砚莫抛留压案”来传达出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郡丞自合当优礼”则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全诗通过对刘五的送别,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士人在仕途上的无奈与困境。
诗中提到刘五的生活贫困,和哪个地方的士人做对比?
“笔砚莫抛留压案”这句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白居易希望刘五在新的任职中能得到怎样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