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时间: 2025-05-04 03:35:47

诗句

位下才高多怨天,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扬子两三倍,

老过荣公六七年。

笔砚莫抛留压案,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何况夷陵太守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47

原文展示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白居易

位下才高多怨天,
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扬子两三倍,
老过荣公六七年。
笔砚莫抛留压案,
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
何况夷陵太守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好友刘五即将赴任硖州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刘兄虽才高八斗,却常常受到嫉妒,而他却能安然自若。相比于扬子(扬州的士人),刘五生活得更为贫困;而且在年纪上,刘五已比荣公(荣华的士人)要大了六七岁。诗人劝刘五不要抛弃桌上的笔墨,虽然生活清贫,但依然可以过得有尊严。最后,他表达了对郡丞(地方官)的期待,认为刘五能够受到应有的优待,何况他即将任职的夷陵太守是个明理之人。


注释

  • 位下:指官职低微的情况。
  • 恬然:安然自得,不为外物所扰。
  • 贫于扬子:指生活贫困,扬子是指扬州的士人,通常生活较为富足。
  • 荣公:指荣华富贵的士人。
  • 笔砚:指书写的工具,象征文化和学识。
  • 箪瓢:指简单的生活器具,象征贫困。
  • 优礼:礼遇、优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白居易的诗风朴实,易于理解,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刘五是他的好友,诗中表达了对刘五即将赴任的祝福与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仕途艰难的感慨。白居易在此处借用个人经历,反映出当时士人的困境与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送别诗,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社会思考。诗人以刘五的境遇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刘五虽然才华出众,但却常常遭受嫉妒和冷落,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普遍现象。白居易通过对比,指出刘五的贫困与扬州士人的富裕,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困境,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同情。

在情感的渲染上,诗人用“笔砚莫抛留压案”来传达出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郡丞自合当优礼”则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位下才高多怨天:身处低位却才华出众,常常遭到天命的不公。
  2. 刘兄道胜独恬然:刘兄道胜却能安然处之,不为外界所扰。
  3. 贫于扬子两三倍:生活贫困,远不及那些扬子的士人。
  4. 老过荣公六七年:年纪上比荣公大出六七岁,暗示世事无常。
  5. 笔砚莫抛留压案:劝告刘五不要放弃自己的学问和理想。
  6. 箪瓢从陋也销钱:即使生活简单,但依然要懂得珍惜。
  7. 郡丞自合当优礼:对未来的期待,认为他将受到应有的礼遇。
  8. 何况夷陵太守贤:更何况他即将任职的地方官是一位贤明之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刘五与扬子、荣公,突出刘五的境遇与才华的落差。
  • 隐喻:笔砚和箪瓢分别象征着学术与生活的简陋,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刘五的送别,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士人在仕途上的无奈与困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笔砚:象征知识和文化,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箪瓢:象征简单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 郡丞与太守:象征官职的尊贵与理想的寄托,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刘五的生活贫困,和哪个地方的士人做对比?

    • A. 洛阳
    • B. 扬州
    • C. 长安
    • D. 杭州
  2. “笔砚莫抛留压案”这句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 A. 不要放弃知识
    • B. 不要放弃朋友
    • C. 不要放弃财富
    • D. 不要放弃家庭
  3. 白居易希望刘五在新的任职中能得到怎样的对待?

    • A. 忽视
    • B. 优礼
    • C. 责难
    • D. 拒绝

答案

  1. B. 扬州
  2. A. 不要放弃知识
  3. B. 优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甫之任蜀州》——王之涣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盼。不同之处在于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人情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咏舞 晚渡安平 靖台随军入鹿耳门 冈山道中 节妇郑氏诗 吊殉节五妃墓 沧墅晚眺 登捍海塘西望杭州诸山 初冬感事 游拈花寺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谨躬 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沟满壕平 凵字底的字 论疏 羽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握手成交 包含锥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数白论黄 见天见 絶目 吹牛拍马 包含灌的成语 兀字旁的字 曲学诐行 虎口夺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