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1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7:07
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重。有时推出赖他风。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谁在华山峰。一半天中。君逾五十我成翁。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望着明月,眼睛仿佛穿透了东边的天空。云层重重叠叠,有时风将它们吹开。月亮就像那玉环,依然没有破损,显得是那么的玲珑剔透。谁在华山之巅?正当正午时分。你已年逾五十,而我也已成了老翁。明年是否还能像今晚这样相聚,恐怕是难以再见欢笑的情景。
吴潜,字子潜,号醉月,南宋时期的诗人。吴潜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折射出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这首《浪淘沙令》写于戊午年中秋,正值诗人年过五十,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诗人在这样的节日里,既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又思考着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渺茫与惆怅。
《浪淘沙令》通过描绘明月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开篇“望月眼穿东”,直接引入了诗人对月亮的凝视,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云幕千重”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复杂而又迷人的天际画面,云层的重叠不仅增强了视觉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变幻。
“恰似玉环犹未窦”,将月亮比作玉环,强调月亮的圆满与美丽,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追求。然而这种美好却又似乎隐含着某种不确定性,正如“得恁玲珑”所暗示的细腻之美容易被打破,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君逾五十我成翁”的对比,表达了彼此在时间流逝中的变化与无奈。最后一句“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用一种哲学的思考来结束,既展现了对未来相聚的渺茫,又传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思索,留给读者深刻的余韵。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对美丽月亮的描绘,反映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不确定性,流露出浓厚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玉环”象征什么?
A. 圆满与美丽
B. 破碎与无常
C. 高远与追求
答案:A
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所谓
C. 忧虑
答案:C
诗中的“云幕千重”意味着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复杂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水调歌头》(苏轼)和《浪淘沙令》同样描绘了中秋的月亮,但苏轼的作品更强调对月的思念与人事的无常,而吴潜则侧重于对人与自然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