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55:23
秋霁(己未六月九日雨后赋)
作者: 吴潜 〔宋代〕
阶砌吟蛩,正竹外萧萧,雨骤风驶。
凉浸桃笙,暑消葵扇,借伊一些秋意。
枕边茉莉。满尘奁贮香能腻。
也不用,玉骨冰肌,人伴佳眠尔。
谁信此境,渐入华胥,旷然不知,庄蝶谁是。
笑邯郸羁魂客梦,贪他荣贵暂时里。
飞鼠扑灯还自坠。
展转惊寤,才听禁鼓三敲,夜声寥阗,又般滋味。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秋天的清新景象。诗人在台阶上听见了蟋蟀的吟唱,竹林外的风声萧萧,雨骤而来,风也随之而至。凉意浸润着桃木笛声,酷暑消散了葵扇的热气,借此感受到了一丝秋意。床边的茉莉花,香气满溢,令我沉醉,不必依靠那“玉骨冰肌”的美人来伴我入梦。谁会相信,这样的境界,渐渐进入梦幻的华胥之境,恍若不知庄周的蝴蝶是谁的梦。轻笑邯郸的羁旅之梦,贪恋那短暂的荣华富贵。飞鼠扑向灯光,却又跌落下来。辗转反侧,刚听见禁鼓敲响三声,夜声悠远,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己未年六月九日,正值夏末雨后,诗人感受到秋意渐浓,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秋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通过“阶砌吟蛩”与“竹外萧萧”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身临其境。随着雨后的凉意,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从暑气消散而来的秋意,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中间部分通过“枕边茉莉”的香气,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简单美好的向往。而对“华胥”的提及,则引入了哲学思考,暗示着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令人沉思。
最后,诗人以“飞鼠扑灯还自坠”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结尾的“夜声寥阗”更是让人感受到孤独与思考的深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后的宁静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吟蛩”指的是什么动物?
诗中提到的“谁信此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禁鼓”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