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03
晓行闻莺 李廌 〔宋代〕
花梢未动雨中听, 催遍园林百果成。 六月不知春色尽, 五更来伴夏鸡声。 树头萧瑟长风过, 马上瞢腾短梦惊。 劝汝无言归旧谷, 先秋番次候虫鸣。
在雨中,花梢还未动,我听到了莺鸟的叫声, 它似乎在催促着园林中的各种果实成熟。 六月的时节,我并未察觉春天的色彩已经消逝, 五更时分,莺鸟伴随着夏日的鸡鸣声到来。 树梢上,萧瑟的长风吹过, 我在马背上,从短暂的梦中惊醒。 我劝你,莺鸟,不要多言,回到旧时的山谷, 在秋天到来之前,依次等待虫鸣的季节。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子高,号东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行进时听到莺鸟的叫声,引发的一系列感受和联想。诗中通过对莺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晨的莺鸟叫声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诗中“花梢未动雨中听”一句,既描绘了清晨的静谧,又暗示了春天的尾声。“六月不知春色尽”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迟钝感,而“五更来伴夏鸡声”则巧妙地将时间与季节联系起来,展现了夏日的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风和梦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树头萧瑟长风过”一句,以风为媒介,传达了季节的变迁。“马上瞢腾短梦惊”则通过梦境的惊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感知。最后两句“劝汝无言归旧谷,先秋番次候虫鸣”,则以劝告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更替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莺鸟叫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季节更替的期待。诗中通过对静与动、时间与季节的对比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现实世界的敏锐感知。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梢未动雨中听”一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花朵开放的场景 B. 花朵未开放的场景 C. 花朵凋谢的场景 D. 花朵盛开的场景
诗中“六月不知春色尽”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春天结束的敏感 B. 对春天结束的迟钝 C. 对夏天到来的期待 D. 对夏天到来的迟钝
诗中“劝汝无言归旧谷”一句,诗人劝告莺鸟什么? A. 多言 B. 无言 C. 归旧谷 D. 归新谷
答案: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