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温州聂從事赴阙》

时间: 2025-05-01 13:05:43

诗句

佩鞬来海上,七见岁星移。

务劇操刀割,书成插羽驰。

诗传百越徧,诏下九霄迟。

束带朝阊阖,归艎泛渺瀰。

旧游聊税驾,雅饮且轩眉。

郑驿欢相接,牙弦辱所知。

病惊琼树瘦,醉露玉峰奇。

上马便西笑,何须诉酒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5:43

原文展示:

送温州聂從事赴阙 杨亿 〔宋代〕

佩鞬来海上,七见岁星移。 务劇操刀割,书成插羽驰。 诗传百越徧,诏下九霄迟。 束带朝阊阖,归艎泛渺瀰。 旧游聊税驾,雅饮且轩眉。 郑驿欢相接,牙弦辱所知。 病惊琼树瘦,醉露玉峰奇。 上马便西笑,何须诉酒巵。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聂從事佩戴着鞬来到海边,已经七次见到岁星的移动。 他的工作繁重,如同操刀割物,写成的文书迅速传递。 他的诗篇传遍百越之地,朝廷的诏书从九霄云外缓缓下达。 他束起衣带朝见天子,归途中船只泛游在广阔的水面上。 旧时的游历只是暂时停歇,高雅的饮酒让他眉开眼笑。 在郑国的驿站中欢乐相接,他的琴艺受到人们的赞赏。 病中惊见琼树般的瘦弱,醉后露出的玉峰般的奇异。 上马后便向西微笑,何须再诉说酒杯之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佩鞬:古代官员佩戴的装饰品。
  • 岁星:指木星,古代认为木星每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宿。
  • 务劇:工作繁重。
  • 操刀割:比喻处理事务。
  • 插羽驰:形容文书传递迅速。
  • 百越: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总称。
  • 九霄:指天空极高处。
  • 阊阖:古代神话中的天门。
  • 归艎:归途中的船只。
  • 渺瀰:广阔无边的样子。
  • 税驾:停歇,休息。
  • 轩眉:眉开眼笑。
  • 郑驿:郑国的驿站。
  • 牙弦:指琴弦。
  • 琼树:比喻美好的树木。
  • 玉峰:比喻美好的山峰。
  • 西笑:向西微笑,表示心情愉快。

典故解析:

  • 诗中“七见岁星移”可能暗指聂從事在海上任职多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 “诗传百越徧”表明聂從事的诗篇广泛传播,受到人们的喜爱。
  • “诏下九霄迟”暗示朝廷的诏书下达缓慢,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此诗是杨亿为聂從事赴阙而作,表达了对聂從事的赞赏和送别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聂從事即将离开温州赴京任职,杨亿以此诗表达对其的敬意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聂從事海上任职多年、工作繁重、诗文传遍百越、朝廷诏书下达缓慢等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聂從事的不凡才华和辛勤努力。诗中“束带朝阊阖,归艎泛渺瀰”一句,既表达了聂從事即将朝见天子的庄重,又描绘了归途中的广阔景象,寓意着聂從事前途的广阔。后文通过“旧游聊税驾,雅饮且轩眉”等句,展现了聂從事在繁忙工作之余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在郑驿中受到的欢迎和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杨亿对聂從事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佩鞬来海上,七见岁星移”:聂從事佩戴着鞬来到海边,已经七次见到岁星的移动,暗示其在海上任职多年。
  2. “务劇操刀割,书成插羽驰”:工作繁重,如同操刀割物,写成的文书迅速传递,形容其工作效率高。
  3. “诗传百越徧,诏下九霄迟”:诗篇传遍百越之地,朝廷的诏书从九霄云外缓缓下达,表明其诗文广受欢迎,但朝廷诏书下达缓慢。
  4. “束带朝阊阖,归艎泛渺瀰”:束起衣带朝见天子,归途中船只泛游在广阔的水面上,描绘其即将朝见天子的庄重和归途中的广阔景象。
  5. “旧游聊税驾,雅饮且轩眉”:旧时的游历只是暂时停歇,高雅的饮酒让他眉开眼笑,展现其在繁忙工作之余的闲适生活。
  6. “郑驿欢相接,牙弦辱所知”:在郑国的驿站中欢乐相接,他的琴艺受到人们的赞赏,表明其在郑驿中受到的欢迎和赞赏。
  7. “病惊琼树瘦,醉露玉峰奇”:病中惊见琼树般的瘦弱,醉后露出的玉峰般的奇异,形容其病中的瘦弱和醉后的奇异。
  8. “上马便西笑,何须诉酒巵”:上马后便向西微笑,何须再诉说酒杯之事,表达其心情愉快,无需多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务劇操刀割”、“病惊琼树瘦”等,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聂從事的工作状态和病中的瘦弱。
  • 拟人:如“诗传百越徧”、“诏下九霄迟”等,赋予诗篇和诏书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如“束带朝阊阖,归艎泛渺瀰”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聂從事海上任职多年、工作繁重、诗文传遍百越、朝廷诏书下达缓慢等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聂從事的不凡才华和辛勤努力,表达了对聂從事的赞赏和送别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佩鞬:古代官员佩戴的装饰品,象征着聂從事的身份和地位。
  • 岁星:指木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聂從事在海上任职多年的经历。
  • 百越: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总称,象征着聂從事诗文的广泛传播。
  • 九霄:指天空极高处,象征着朝廷的崇高和诏书下达的缓慢。
  • 阊阖: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象征着聂從事即将朝见天子的庄重。
  • 归艎:归途中的船只,象征着聂從事归途中的广阔景象。
  • 琼树:比喻美好的树木,象征着聂從事病中的瘦弱。
  • 玉峰:比喻美好的山峰,象征着聂從事醉后的奇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七见岁星移”暗示了什么? A. 聂從事在海上任职多年 B. 聂從事在海上任职七年 C. 聂從事在海上任职七次 D. 聂從事在海上任职七天 答案:A

  2. 诗中“诗传百越徧”表明了什么? A. 聂從事的诗篇广泛传播 B. 聂從事的诗篇只在百越传播 C. 聂從事的诗篇只在百越传播 D. 聂從事的诗篇只在百越传播 答案:A

  3. 诗中“诏下九霄迟”暗示了什么? A. 朝廷的诏书下达缓慢 B. 朝廷的诏书下达迅速 C. 朝廷的诏书下达及时 D. 朝廷的诏书下达不及时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亿的其他诗作,如《东篱集》中的诗篇,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清新脱俗的诗风。
  • 其他宋代诗人的送别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送别诗风格。

诗词对比:

  • 与杨亿的其他送别诗相比,此诗更加注重对聂從事个人才华和经历的描绘,而其他诗作可能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与苏轼的送别诗相比,杨亿的诗作更加注重意象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而苏轼的诗作可能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可以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近读夜永不寐等作觉清而颇寒吾恐伤中和而病吾子也因复继前韵假辞而薰炙之亦晁补之拟骚之遗意也 西湖 仪封道中 小园即事 清明后一日雨中招林韩李三君子小酌且为梨花洗妆 秋怀 桃花菊 种玉亭 过沙沟店 糟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是非人我 乙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拳偻 节开头的成语 鬼工雷斧 久炼成钢 接丝鞭 殳字旁的字 徯苏 束肩敛息 忆黄犬 包含恣的词语有哪些 生财有道 蜡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