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3:44
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阿谁曾见。
马上墙阴通半面。
玉立娉婷。
一点灵犀寄目成。
明朝重去。
人在横溪溪畔住。
乔木千章。
摇落霜风只断肠。
这首词的开头问道:“谁曾见过你呢?”
在马背上,墙阴下只映出你半边的身影。
你如玉般挺立,姿态婀娜,
一丝灵犀藏在眼神里,传递着心意。
明天再去,
那人正居住在横溪溪畔。
高大的乔木千般姿态,
在霜风中摇曳,仿佛只有我心断肠。
张孝祥,字子高,号云禽,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俊逸,常以抒情见长,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体悟。
《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美好的思念。
这首词以“阿谁曾见”的疑问开篇,瞬间引起读者的好奇,带入一种幽静而孤寂的情境。词人通过墙阴下的“半面”,展现出一种朦胧而含蓄的美,仿佛在描绘一位心中所念的女子。后句“玉立娉婷”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与优雅,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接下来的“灵犀寄目成”,表达了词人与这位女子之间的心灵相通,仿佛一眼就能传递深情。明天的重去,不仅暗示着再见的期盼,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人在横溪溪畔住”,勾勒出一个静谧的环境,似乎那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乔木千章,摇落霜风只断肠”,则以大自然的景象来映衬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所带来的伤感。这种情感的细腻与深刻,正是张孝祥词作的魅力所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世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测试:
《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 苏轼
C. 张孝祥
D. 柳永
“玉立娉婷”中的“玉”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美丽
B. 高贵
C. 温柔
D. 坚强
“摇落霜风只断肠”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