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35
竹篱茅舍去相安,
谁与移根入画栏。
尽道重帘妨暖日,
疏枝却得获春寒。
在竹篱和茅屋中安静地生活,
谁能把根移到画廊里呢?
大家都说厚重的帘子挡住了温暖的阳光,
但稀疏的树枝却能获得春天的寒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敏感。这种隐逸的题材在宋代诗词中较为常见。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诗作体现出平和、自然的风格,常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人在平静的环境中思考生活的意义,渴望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方式。
《池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场景,竹篱与茅舍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依恋与热爱。诗的开头“竹篱茅舍去相安”,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逸与自在的生活状态,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接下来的句子“谁与移根入画栏”则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思考,移根象征着对新生活的追求,而“画栏”则暗指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环境,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尽道重帘妨暖日,疏枝却得获春寒”则是对生活中各种现实的反思。尽管外界有许多阻碍,但诗人依然能在自然的细节中找到生机与希望。重帘象征着生活的束缚,而疏枝则是自由与生机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刻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乡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竹篱茅舍”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
b) 宁静
c) 忙碌
“谁与移根入画栏”中“移根”指的是什么?
a) 迁居
b) 种植
c) 旅行
“重帘妨暖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忧虑
c) 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池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描绘,但《山居秋暝》更强调夜晚的宁静与秋天的微凉,而《池萍》则更关注于春寒的细腻感受。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表达方式和意象选择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