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7:39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蹲身擘业种入士,不间朝昏与亭午。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冰鋨愁穷冬。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
农夫在宽阔的水波上划着船,稻秧在水中茂密地生长。父子呼唤着,手忙脚乱地一齐拔秧,成千上万的稻秧根连着泥土。四点钟时,趁着月光在田埂上徘徊,晨雾渐渐散去,东方已泛白。回到家中吃上一碗饭,扛着担子到田头,汗水像珠子一样滴落。蹲身分开土地,把秧苗种入土中,不分早晚与正午。皮肤被晒得开裂,肉也起了皮,烈日之下忽然阴云密布又遭到风雨。秋收时节幸好年景稍丰,但谷价低下,钱不够还私债沉重。连忙改变了官府的赋税,霜雪冰霰让我愁苦渡过寒冬。唉,四民在天地之间,耕作劳作真是艰难。寄语安坐在西方的人,你们吃得饱,不应为我的厚颜感到羞愧。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以描写农民生活和农村风情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面临耕作与收成的压力,作者通过描绘插秧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与理解。
《插秧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场景,反映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诗的开头,通过“农夫楫楫清波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而清新的田园氛围,接着通过“父儿呼唤手拔齐”展现出家庭的团结与协作。这种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农田中那份生机与活力。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出农民在生产中所承受的艰辛与困苦,“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使读者感受到农民在烈日和暴风雨中工作的艰难。在收获的喜悦与市场的残酷之间,诗人对农民的处境充满了无奈与叹息,“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反映出即使辛勤耕作,依然难以摆脱贫困。
全诗结尾则引发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批判,诗人寄语“安坐西方辈”,提醒那些富裕的人们,不要对农民的辛劳感到羞愧,而是应当关注与尊重他们的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插秧歌》通过对农民插秧劳动的细致描绘,体现了农民艰辛的生活与辛勤的付出,反映出社会对农民辛劳的忽视,呼吁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与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a) 农民插秧
b) 秋收
c) 冬天的寒冷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轻视
b) 同情与理解
c) 无所谓
“肌肤剥裂肉起皮”这句描绘了什么?
a) 农民的辛劳
b) 自然环境的美
c) 收获的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