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57
原文展示:
峨嵋前约已成空,风雨萧萧送暮钟。何用忘机来问话,不如松下谒痴龙。
白话文翻译:
峨嵋山前的约定已经成空,风雨交加中传来暮钟的声音。何必用忘却机巧的心态来问话,不如到松树下拜访那痴心不改的龙。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的“痴龙”可能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权力和智慧,而“痴龙”则可能指那些虽然智慧非凡但仍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约定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经历了某种失望或变故后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约定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风雨中的暮钟声和松下谒龙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中的“峨嵋前约已成空”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约定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而“风雨萧萧送暮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最后两句“何用忘机来问话,不如松下谒痴龙”则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现实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风雨中的暮钟声和松下谒龙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痴龙”象征什么? A. 智慧非凡但坚守初心的存在 B. 世俗的机巧 C. 时间的流逝 D. 现实的艰难
诗中的“风雨萧萧送暮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失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内心的孤寂和超脱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