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2:47
秋怀
王安石
城南平野寒多露,
窗壁含风秋气度。
邻桑槭槭已欲空,
悲虫啾啾促机杼。
柴门半掩扫鸟迹,
独抱残编与神遇。
韩公既去岂能追,
孟子有来还不拒。
在城市南边开阔的田野上,寒露频繁;窗壁间夹杂着凉风,透出浓浓的秋意。邻近的桑树和槭树,叶子已经快要落光,悲鸣的虫子啾啾地催促着织机。柴门半掩,扫去鸟儿的足迹,独自抱着残余的编织与神灵相遇。韩愈已经离去,怎能再追寻?孟子若来,便不会拒绝。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政治改革和富国强兵。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以清新自然、深沉有力著称。
《秋怀》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经历政治挫折、身心疲惫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
《秋怀》是王安石在秋季时节写的一首诗,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从开头的“寒多露”可以感受到秋季的凉意,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窗壁含风秋气度”来展现秋天的气息,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
邻近的桑树和槭树已然空落,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虫鸣声在诗中成为了催促的象征,似乎在提醒着诗人要抓紧时光,珍惜眼前的生活。诗的后半部分,柴门半掩,象征着一种归属与情感的寄托,而“独抱残编”则表现出诗人对已逝时光的怀念和对创作的坚持。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王安石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与淡然。尽管时光流逝,老朋友韩愈已去,孟子的智慧却依然让人向往,给人以希望。这种思考使得《秋怀》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更是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逝去时光的思索,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韩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窗壁含风秋气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的“悲虫啾啾”主要是指?
王安石的《秋怀》和李白的《静夜思》都是抒发孤独和思乡之情,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