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4:55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这位将军出身显贵,兵力也强大,如今汉朝已是浑邪王的天下。他的子孙在朝中和地方都相继继承了这个地位,至今他的部队仍在燕支地区驻扎。控弦的士兵全部是阴山的年轻人,出征时总是骑着大宛马。银鞍玉勒,绣着华美的蝥弧,每次都能追逐那些敌人,破坏他们的骨头。李广一直以来都是带头将士的,而卫青却不肯学习孙吴的谋略。传闻战场上有千万骑兵,昨天边疆的信件已经送到。城头传来三四声号角,刀匣里的宝刀昼夜发出鸣响。意气风发的他愿意甘愿走万里路,辛勤的努力可比一年旅行。黄云和白草之间没有时间的前后,早晨竖起旗帜,晚上又拿起刀斗。塞外应该有很多豪杰少年,但在关西却看不到春天的杨柳。想问从军的你们来自哪里,正当此时,击剑唱歌正酣畅。远离故乡不再轻易回头,平定边疆的诗句早已寄给仲宣。
作者介绍: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豪迈、壮阔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生活,表现战争、豪情与悲壮。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适送别浑将军出征之际,表达对将军的钦佩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士兵们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
《送浑将军出塞》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高适对将军的敬仰及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直接描绘了将军的显贵背景与强大兵力,显示出将军的威望与责任。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将军带领士兵出征的情景,尤其通过“银鞍玉勒”的描写,强调了武器与装备的华丽,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士气。
在全诗中,古代名将李广和卫青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将军的军事才能,也反映出历史传承与时代变迁的主题。尤其是“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表达了将军愿意为国捐躯的壮志,彰显了将士的豪情万丈。
最后,诗中通过对“黄云白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苍凉与英雄的孤独感,最后以“远别无轻绕朝策”收尾,表达了将军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情感的升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将军出征的壮丽场景,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佩和豪情,也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歌颂了他们为国家和平与安宁所付出的努力与奉献。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将军是哪位?
“银鞍玉勒”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关西”指的是哪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送浑将军出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将士的豪情与战争的景象,而后者则更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