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

时间: 2025-08-04 08:08:10

诗句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08:10

原文展示: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当时士人的关怀之情。虽说还有绨袍(华丽的衣服)可以赠予,但更应该怜惜像范叔那样的寒士。不知道天下的士人,现在依然被视为布衣(平民)。

注释:

  • 绨袍:绨是一种华贵的丝织品,这里指代华丽的衣服。
  • 范叔:范叔,指的是范增,战国时期的贤士,以忠诚和志节著称。
  • 天下士:泛指士人,指有志于政治和事业的人。
  • 布衣:指平民,通常没有显赫地位或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字达夫,号卧龙,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2年,卒于765年。他的作品多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士人的豪情壮志,风格豪放,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地位低落。高适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寒士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通过对范叔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代士人的关切。高适在诗中提到“绨袍”,象征着对士人的物质供给,但他更关注的是这些士人的精神状态与处境。尤其提到“应怜范叔寒”,使人联想到范增的忠贞与苦楚,笔者对历史中贤士的悲苦命运感到惋惜。最后一句“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则进一步强调了当时士人处境的尴尬与无奈。整首诗不仅揭示了士人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批判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尚有绨袍赠:即使有华美的衣服可以赠与,暗含对物质的追求。
  • 应怜范叔寒:应当对像范叔那样的寒士多加怜惜,表达对有志之士困境的同情。
  • 不知天下士:对社会的士人地位的无知,暗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犹作布衣看:士人仍然被视为平民,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中受到的冷落。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绨袍象征着物质的富裕,而“布衣”则象征着平民的困苦。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历史贤士命运的感慨与对当代士人境遇的同情,揭示了社会对有志之士的冷漠与无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绨袍:象征奢华与地位,代表社会的物质追求。
  • 范叔:象征忠诚与理想,代表那些被社会遗忘的有志之士。
  • 布衣:象征普通与困境,表现士人被冷落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绨袍”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华丽的衣服
    • B. 一种普通的衣服
    • C. 一种装饰品
    • D. 一种食物
  2. 诗中提到的“范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赵云
    • B. 范增
    • C. 诸葛亮
    • D. 刘备
  3. “犹作布衣看”的意思是什么?

    • A. 仍是平民
    • B. 已成贵族
    • C. 变得更富有
    • D. 受到重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高适的《咏史》与杜甫的《春望》均有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但高适更侧重于对士人命运的关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乐府》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调笑 阮郎归 蝶恋花(秋晚东归,留吴会甚久,无一人往还者) 蝶恋花(寒食) 玉楼春(红梅) 菩萨蛮(代赠)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踏莎行(陈兴宗夜集,俾爱姬出幕) 踏莎行(早春即事) 清平乐(东堂月夕小酌,时寒秀亭下娑罗花盛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危而不持 洞度 玉字旁的字 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叡后 担锡 自负不凡 扮酷 包含抱的成语 公门有公 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跟踪追击 劲草 爻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包含烦的词语有哪些 男尊女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