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邑痒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

时间: 2025-05-10 06:30:44

诗句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0:44

原文展示:

邑痒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 何梦桂 〔宋代〕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白话文翻译:

在双杏坛前,花儿自然地开放着春天,登上讲坛仿佛能看见孔子的内心。 这棵树经历了千年的寒暑,它的生机不分古今。 西狩的事情虽已过去,但它的意义并未消失,就像在黑林中仍有琴声回响。 地上的闲花遍布,天地似乎都老了,三次叹息,对遗风的感慨深沉。

注释:

  • 邑痒:指地方上的学校。
  • 杏坛:指孔子讲学的地方。
  • 仲尼:孔子的字。
  • 西狩:指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未能实现政治理想。
  • 缁林曲:指在黑暗中仍有音乐,比喻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希望。
  • 乾坤:指天地。

诗词背景: 何梦桂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这首诗是在他参观孔子讲学的杏坛后所作,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杏坛的描绘,展现了孔子思想的永恒价值。诗中“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一句,用树的生命力比喻孔子思想的持久不衰。而“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则表达了对孔子晚年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其坚持理想的精神的赞美。最后两句“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则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感慨,表达了对孔子遗风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首句“双杏坛前花自春”,通过春天的花朵,象征孔子思想的生机勃勃。
  • 第二句“登坛宛见仲尼心”,直接表达了对孔子内心的敬仰。
  • 第三句“千年此树几寒暑”,用时间的流转来强调孔子思想的不朽。
  • 第四句“一线生机无古今”,强调孔子思想超越时间的价值。
  • 第五句“西狩事非成反袂”,回顾孔子的不幸遭遇,但并不悲观。
  • 第六句“缁林曲在尚鸣琴”,用音乐的持续来比喻孔子思想的影响力。
  • 第七句“閒花满地乾坤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沉淀。
  • 第八句“三叹遗风感慨深”,总结全诗,表达对孔子遗风的深沉感慨。

意象分析:

  • 杏坛:象征孔子讲学的地方,代表儒家文化。
  • 花自春:春天的花朵,象征生机和希望。
  • 千年此树:时间的流转,象征历史的深远。
  • 一线生机:生命的延续,象征思想的不朽。
  • 西狩事非:孔子的不幸遭遇,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缁林曲在:黑暗中的音乐,象征希望和坚持。
  • 閒花满地:自然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 乾坤老:天地的衰老,象征文化的沉淀。

互动学习:

  1. 诗中“双杏坛前花自春”中的“杏坛”指的是什么? A. 孔子的家 B. 孔子讲学的地方 C. 孔子的墓地 D. 孔子的书房 答案:B

  2. 诗中“一线生机无古今”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生命的短暂 B. 思想的不朽 C. 时间的流逝 D. 文化的衰落 答案:B

  3. 诗中“西狩事非成反袂”中的“西狩”指的是什么? A. 孔子的旅行 B. 孔子的隐居 C. 孔子的流亡 D. 孔子的讲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的《鹿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何梦桂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与何梦桂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何梦桂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月夜西湖放舟小瀛洲,至三潭印月放花,码头书此,柬修梅、抱珠 浪淘沙 其一 书愿二则 浪淘沙·十三陵水库大坝落成 浪淘沙 七十二鸳鸯词 浪淘沙近 浪淘沙 其十七 浪淘沙 三首,萱草 其一 浪淘沙 四月二长沙迎宾旅舍出倚湘江大桥作 浪淘沙 答小谱 浪淘沙 送珊枝归武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物壮则老 油桐 面字旁的字 曲尽情伪 醉结尾的成语 鸣箫 不以辞害志 心心相印 大兄 莺迁之喜 提手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无字旁的字 筑舍道傍 章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