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

时间: 2025-07-27 02:02:01

诗句

焕烂莲灯高下,参差梅影横斜。

凭栏一目尽天涯。

雪月交辉清夜。

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

烂银宫阙对仙家。

一段风光如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2:02:01

原文展示:

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
作者:曾觌

焕烂莲灯高下,参差梅影横斜。
凭栏一目尽天涯。雪月交辉清夜。
莫惜柔荑劝酒,从教醉脸红霞。
烂银宫阙对仙家。一段风光如画。

白话文翻译:

在璀璨的莲灯下,梅花的影子参差交错。
站在栏杆前,目光尽头是无尽的天涯,
雪和月光交辉映照在清澈的夜晚。
别吝惜那柔嫩的手去劝我喝酒,让我醉得脸上泛红霞。
烂银色的宫阙与仙人居住的地方相对,
这美丽的风光宛如画卷。

注释:

  • 焕烂:光辉灿烂,形容灯光明亮。
  • 莲灯:元宵节时用灯笼装饰,形状如莲花。
  • 参差:形状不齐,错落有致。
  • 柔荑:指柔嫩的手,常用于形容女子的手。
  • 醉脸红霞:形容醉酒后脸红如霞的状态。
  • 烂银宫阙:形容华丽的宫殿,闪烁着银光。

典故解析:

  • 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 雪月交辉:形容雪与月光交相辉映,此情此景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夜色的清幽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生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因其词作清新秀丽、情感真挚而受到推崇。他的诗词多描绘生活场景,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典雅而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西江月(元夕醉中走笔)》创作于元宵节之际,诗人借此场景抒发对节日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美好夜晚。开头的“焕烂莲灯高下”让人感受到灯火的辉煌,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节日气氛。接着,通过“参差梅影”展现了一种自然美,梅花的影子在月光下错落有致,增添了夜晚的层次感。

“凭栏一目尽天涯”则表现了诗人在栏杆前眺望远方的情景,既有广阔的视野,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此时,雪与月的交辉更是为清夜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象征着纯洁和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情感的表达,“莫惜柔荑劝酒”,诗人呼吁朋友们一起畅饮,把握住美好的时光,醉后脸上泛红的霞光象征着欢快的情绪和醉意的愉悦。“烂银宫阙对仙家”则把美好的景象与仙人世界相联系,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境界,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元宵之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焕烂莲灯高下:灯笼明亮,悬挂在高处和低处,营造出光辉灿烂的夜晚。
  2. 参差梅影横斜:梅花的影子在灯光下显得错落不齐,增添了夜色的动感。
  3. 凭栏一目尽天涯:站在栏杆前,目光所及是广阔的天边,表现出一种渴望和探索的情绪。
  4. 雪月交辉清夜:雪光和月光交相辉映,渲染出清冷而又美丽的夜景。
  5. 莫惜柔荑劝酒:呼吁朋友们不要吝惜柔嫩的手去劝酒,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6. 从教醉脸红霞:让人沉醉,脸上泛起红霞,表现出愉悦的情感。
  7. 烂银宫阙对仙家:描绘华丽的宫殿与仙人居住的理想境界,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8. 一段风光如画:这段美景如同画卷般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景象比作画卷,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莲灯高下”与“梅影横斜”,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劝酒”让柔嫩的手有了生命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欢聚时光的珍惜,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灯: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 梅影:代表着自然的美和诗人的情怀。
  • 雪月: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柔荑:传达了友情的温暖与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对友情的叹息
  2. “焕烂莲灯”中的“焕烂”是什么意思?

    • A. 昏暗
    • B. 明亮
    • C. 模糊
    • D. 平淡
  3. 诗中提到的“柔荑”指的是什么?

    • A. 柔软的花瓣
    • B. 柔嫩的手
    • C. 柔和的光线
    • D. 柔美的声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灯下独酌》 by 李白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曾觌的《西江月》和李白的《灯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但曾觌更注重节日的欢愉与朋友的情谊,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酒的陶醉,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诗词的美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用喜雨韵三首 十用喜雨韵三首 暗香 满江红·日薄寒空 贺新郎(送吴季永侍郎) 喜雨二解 诸路发解劝驾 景回兄和篇甚佳信笔再用韵 十用喜雨韵三首 喜雨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木先伐 聿字旁的字 踏床板 目字旁的字 憸人 杀鸡扯脖 夕字旁的字 天冠地屦 隹字旁的字 富贵逼人来 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鸡犬桑麻 鱼标 女字旁的字 命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