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剔银灯·闻雁》

时间: 2025-05-03 19:53:11

诗句

漂泊天涯怎了。

秋雨秋风偏早。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

声声云表。

还突过、蝉哀蛩悄。

肯替稻梁计较。

海思云愁多少。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

如何是好。

听鹃后、添番烦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3:11

原文展示:

漂泊天涯怎了。秋雨秋风偏早。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声声云表。还突过蝉哀蛩悄。肯替稻梁计较。海思云愁多少。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如何是好。听鹃后添番烦恼。

白话文翻译:

在远方漂泊的我,该如何是好?秋雨和秋风来得太早了。多年在这片平原,不知上林的美景在哪里,怎能忍心再提及那泥泞的爪痕?一声声在云端传来。蝉鸣和蟋蟀的哀鸣在耳边轻轻响起。是否还在为那稻谷和粮食计较?我心中有多少对海的思念与愁苦?字句已经残缺,挥毫时也显得生涩,不知该和谁一起吟唱观景?这该如何是好?听了杜鹃的鸣叫,心中的烦恼又添了许多。

注释:

  • 漂泊:指在外流浪,生活不稳定。
  • 天涯:远方,指遥远的地方。
  • 偏早:早得出乎意料。
  • 中泽:指广阔的平原。
  • 上林:古代著名的山林,象征美好与宁静。
  • 泥爪:象征艰难与困扰。
  • 声声云表:指声音在云端回荡。
  • 稻梁:稻谷和粮食,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
  • 海思云愁:对大海的思念与愁绪。
  • 题字皆残:写下的字迹已模糊不清。
  • 试问和谁吟眺:询问与谁一起欣赏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钰,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事情感为主题,语言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漂泊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剔银灯·闻雁》描绘了诗人在秋雨秋风中孤独漂泊的情景,秋天的到来让他倍感无奈,内心的愁绪愈发沉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人善于用意象,秋雨、云声、蝉鸣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图,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好的氛围。

特别是“声声云表”一句,意象朦胧而意味深远,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中反复提及的“稻梁”和“海思”,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漂泊天涯怎了”:表达漂泊者的无助与迷茫。
    • “秋雨秋风偏早”: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意外与不适。
    •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 “忍再重提泥爪”:不愿再提及过去的困扰与痛苦。
    • “声声云表”:仿佛听到自然间的回声,增添孤独感。
    • “肯替稻梁计较”:对生活的基本需求的无奈与焦虑。
    • “海思云愁多少”:对远方的思念与愁苦。
    •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表达创作时的艰难与心情的沉重。
    • “试问和谁吟眺”:对伴侣的渴望与孤独的感叹。
    • “如何是好”:直接表达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 “听鹃后添番烦恼”:暗示听到杜鹃鸣叫后心中烦恼加重。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秋雨秋风”形成对比,突显季节变化的情感冲击。
    •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生动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漂泊: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秋雨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带来内心的感伤。
  • 稻梁: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 云、蝉、杜鹃:自然元素的运用,增加诗歌的层次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泥爪”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艰难与困扰 C. 自然景象

    • 答案:B
  2. “海思云愁”中的“海”主要指什么? A. 大海 B. 思乡之情 C. 生活的烦恼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秋雨秋风”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无奈与感伤 C. 欢乐

    •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章钰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章钰《剔银灯·闻雁》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但章钰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人的忧虑与思念。章钰的语言细腻而含蓄,杜甫则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激烈。

总结:

《剔银灯·闻雁》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对人生命运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上杜相三首 其三 送陈商学士 雪亳州 西湖二首 其二 饯神 鸿雁 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次绾得风字韵 雪后 送李撰赴举 仁宗皇帝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红区 狂蜂浪蝶 丰容靓饰 麻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瑞玉 山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辑治 亅字旁的字 包含睫的词语有哪些 见物不见人 顾后瞻前 引锥刺股 诸行 柴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